
根据《吉林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公示。
二十七:近年来,吉林省对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推进力度明显不够,水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辽河流域污染明显加剧,松花江支流伊通河、饮马河水质没有改善,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滞后。在2015年度重点流域规划考核中,吉林省在全国25个考核省份中排名第22位;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度实施情况考核中,吉林省考核等级为不合格,排名全国第29位。
整改目标:2018年辉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并逐年改善。2020年12月底前,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完成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整改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整改措施:
1.对市城镇污水厂进行排查,掌握污水管网中存在的串管、漏排等情况,进一步摸清现状,针对排查结果确定整改目标、时限及措施。改造完成污水收集系统中穿河道泄露管网。
2.辖区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工程已于2017年9月开始施工,待升级改造扩建工程完成后,日处理能力由3.5万吨/天增至5万吨/天。2017年年底完成了生化池、二沉池、鼓风机房桩基础。2018年12月底前完工投入使用,处理标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3.落实《梅河口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到2020年12月底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毕,建成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污水处理厂,解决沿河中心乡镇污水直排问题。
4.结合2018年8个乡镇24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推进农村排水沟渠建设,建设640公里乡镇农村雨污水明沟管渠。
5.严格落实《梅河口市河道清洁整治工作方案》《河道清淤疏浚实施方案》。
6.严格落实《梅河口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配套工作制度,重点建立河长会议制度、部门联动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工作督查制度和河长制验收制度等,河长制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对入河排污口基础情况再排查,全面查清每一个入河排污口的位置、类型和污水来源,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排查出来非法设置或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依法进行清理、封堵。推进辉发河综合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2020年12月底前,辉发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IV类标准。
7.严格监督管控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工作,强化日常监管与年度考核,将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为执法重点,建立月报、通报制度,及时调度工程项目进展,对工程项目进展缓慢、整改不力的进行挂牌督办,责令其限期整改。
8.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监管,利用在线监测等监控手段,提高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效率,构建全方位的环境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
9.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加大对城镇污水收集范围内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清查污染治理设施使用情况和污染物排放去向,督促工业企业严格清污和雨污分流原则,对污水产生量大的重点企业,实施严密监控,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及时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严禁超标排放。对私自偷排、超标排放的,一经发现,高限处罚,顶格处理。
10.全面加大重要节点的监控力度。对辉发河出境断面、污水处理厂出入水口等重要节点增加监测频次,发现不稳定和超标问题,立即追根溯源,查找责任主体,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整改,确保水质稳定。
11.组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年度考核,将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12.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关,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内,依法关停非法经营活动,禁止新增设排污口,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水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100%。
13.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做好水库、坝区周围及水库水面的卫生管理工作,保持库区内无人为营养物质投入,及时掌握水库水质情况,确保供水安全。到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14.建立健全应急机制,重新修订和完善《海龙水库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升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水平,着力提高水源地应急保障能力,及时处置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
整改完成情况:
1.2020年对全市建成区雨污管网进行排查,经排查确定有7处存在雨污合流情况,通过截流改造,重新铺设管线等措施进行整治,整治工程于2020年6月份开工,10月底全部完成。
2.2017年8月梅河口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由梅河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开工,2017年底前完成了生化池、二沉池、鼓风机房桩基础等工程。2017年12月因体制改革成立梅河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移交梅河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建设,因东北气候原因,冬季停滞,2018年5月开工继续建设,2018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处理标准由国家一级B标准升级为国家一级A标准。
3.梅河口市建成区共有8处黑臭水体,2020年9月已全部完成治理。2020年12月,梅河口市山城镇污水处理厂、海龙镇污水处理厂、红梅镇污水处理厂等3个污水厂已建成,并通水调试。
4.2011年至2018年在全市新农村建设中,累计完成石砌边沟847.6公里。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自2017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2017年共创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3万户,2018年共创建3万户,2019年共创建7万户,全市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户数占全市在家农户的100%,实现了创建的全覆盖。
5.在河道治理方面,2017年制定了《梅河口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构建了市、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并建立了河长制工作考核问责、水域全覆盖管理办法及配套工作制度。2020年开展了春季河道“清河行动”、春季灌溉期河道垃圾集中清理、河湖“清四乱”等系列河湖环境整治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垃圾6.5万立方米。2019年梅河口市双胜断面水质类别为四类,达到水质目标要求,与2018年相比,水质由劣五类改善为四类。2020年梅河口市双胜断面水质类别为四类,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6.完成梅河口市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对每个入河排污口情况进行了登记。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的要求,持续推进整治。2016年治理污染源10处,2017年治理污染源15处,2018年治理污染源15处,2019年治理污染源9处,2020年治理污染源7处。
7.在梅河口市污水处理厂监管方面,一是制定了《梅河口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制度》,实施规范管理。二是梅河口市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污染源已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数据。三是梅河口市生态环境局对梅河口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监督性监测,2020年共监测2次,监测结果达标。四是在污水厂污泥处置工作上,2019年1月1日至8月21日污泥运至梅河口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2019年8月22日起,运至东丰县利民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堆肥处置,污泥无害化达标处置率100%。
8.严格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中。2020年4月底前,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党委、各责任部门签订《2020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9.2017年,全面停止海龙水库旅游项目,关停游船,取缔码头及旅游设施,拆除水源地内饭店。现海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无新增设排污口,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水污染。每月对海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1次,2020年1月至12月海龙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Ⅲ类水质要求,达标率持续稳定达到100%。
10.梅河口市海龙水库管理中心组建了水源地管护大队,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护,每天由专人对水源地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及时清理一级保护区内的水面漂浮物及周边浪柴等潜在污染物;水源地库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水源地,巡护人员及时劝阻误入保护区周边的人员远离保护区;建设了水源地保护区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水源地保护区的全天候监控;定期组织水源地保护宣传活动,针对水源地毗邻乡镇村屯开展了入户走访宣传;水源地保护区设立界碑18座,水源地保护、警示、提示及宣传标牌50余处,实现了水源地及水生态不受人为活动影响,基本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11.2017年6月,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海龙水库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升了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建设了水源地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物资。组织开展了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安全演练,提高了水源地应急保障能力和处置能力,保障了饮用水源的安全。
以上整改情况向社会公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梅河口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并提供联系方式。邮寄的以邮戳为准,直接送达的以送达日期为准。
公示时间:2020年12月21日至12月27日,共7天。
受理单位:梅河口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人:宋长利
联系电话:0435-4899913
联系地址:梅河口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梅河口市生态环境局713室)
梅河口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