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治安防控短板,梅河口市隆重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根治暨“一村一警”启动仪式,进行经验交流。
组织乡镇街领导和派出所所长实地参加了李炉乡永强村、铁北街全胜村警务工作站硬件建设,参观学习了山城镇大湾村邻户联防经验;在公安局办公大楼前进行了梅河口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根治暨“一村一警”工程建设启动仪式,为警务助理授旗和颁发聘书,警务助理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汪兆勇代表公安局党委致辞;在公安局召开了梅河口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根治暨“一村一警”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铁北派出所所长赵红生、山城派出所所长孙剑、李炉派出所所长姜洪峰依次作了经验介绍,山城镇党委书记关学义介绍了山城镇邻户联防网格化先进经验。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公安厅户政总队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共同推动,“一村一警”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一村一警”专题汇报,并深入各乡镇实地调研;以市两办1号文件下发《梅河口市推行“一村一警”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驻村辅警、警务助理补贴、意外险、办公经费等86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政策、人员、经费、装备“四个到位”。各乡镇街党委政府严格标准,优中选强,配齐285名专职治保主任兼任警务助理,为驻村警务助理提供办公场所,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先期垫付资金,重新维修、粉刷警务工作站55个;目前,全市共设驻村警务工作站285个,每个驻村工作站按照“一套警务标牌、一套办公设备、一套工作制度、一套工作流程、一套制式服装”的标准统一配备硬件设施,其中90个村部建成了独立的矛盾调解室。驻村警务助理严守工作纪律,服从上级指挥,特别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中发挥巨大作用,实现了我市扫黑除恶入户宣传全覆盖、零死角的工作目标,得到中央督导组和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领导的一致肯定。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推动“一村一警”工程发挥最大效能。重点要做好“四项工作”,一要制定警务助理联动互助工作机制,根据行政村之间的距离科学整合划分互助圈,建立主副班制度,既能调整休息时间,又能及时增援。二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警务助理进行“月评、季考、半年总结”,将考核结果作为警务助理工资发放、表彰奖励、解除聘用的重要依据。三要严明警务助理纪律要求,明确规定警务助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严禁警务助理单独实施执法行为,每个警务工作站要确定1名包村民警,配备1名包村辅警,作为辖区执法主体力量,从而提高村屯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四要坚持以公安考核、公安管理、公安使用为主,避免警务助理职责过多,降低工作效果;派出所具体负责考核和工资发放,户政部门研究设定固定的绩效奖金,做到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充分调动警务助理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智慧警务为引领,打造“一村一警”建设的梅城特色品牌。重点要推进“两个建设”。一是推进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户政部门可在城区、三镇、农村各选取一个派出所、两个警务工作站为试点,建立视频指挥调度室,结合雪亮工程建设,补充完善视频监控点位,确保村内监控点位在4至6个之间,实现街道、乡村监控网络全覆盖、无死角,推进视频防控功能应用于实战。二是推进辅警终端建设。研发村警手机APP,汇入警务助理日常工作所需功能,实现视频调度、实时传送信息、服务群众等基本功能,做到科技创新与基础工作相结合,切实优化乡村警务,压降农村违法犯罪,积极打造“平安文明村屯”的梅河口品牌。
以实战应用为目标,提升“一村一警”维护社会稳定能力。重点要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指导。户政部门要指导警务助理履行好情报信息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防员、法制宣传员、重点管控员、现场保护员、交通协管员、便民服务员等“八大员”职责,有效服务实战。二是强化培训。各派出所要做好警务助理信息采集、情报收集、村屯防范、矛盾化解、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交通管理执法等内容的业务培训,开展法制教育、保密教育和纪律教育,强化警务实战技能演练,切实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三是强化履职。警务助理要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村民与公安机关之间的“桥梁”,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和线索收集、“一标三实”和Y库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巡逻防范、常态化入户走访等各项基础工作,做到既进得了门,又说得上话,更要交得上心,做村民心中的“知心人”和村中的“万事通”。
梅河口市各乡镇街分管公安工作的领导、公安局在家的局班子成员、户政大队全体及各派出所负责人、各村警务助理参加了仪式和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