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梅卫发〔2021〕1号
各医疗卫生单位、机关各科室: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已由卫生健康局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领导,细化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梅河口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3月29日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卫生健康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深入推进健康梅河口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健康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四集中”和“一精准三确保”要求,强化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二是有序组织好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6月30日前,疫苗接种人数要达到全员人口数的40%,年底前要达到80%。三是充分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的准备。严格落实《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指南》,坚持做到“早、快、准、实”(发现病例早报告、应急反应要快、科学精准部控、防控措施要实)。
(二)扎实抓好项目建设。认真谋划落实好5个项目:一是投资1亿元实施市第二医院异地新建和新增建发热门诊楼项目,2022年12月竣工;二是投资1,993万元的中医院发热门诊项目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三是投资1.54亿元的传染病医院新建项目于2023年底竣工;四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或政府债券,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项目。五是积极推进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智医助理”),逐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乏高资历医生的短板。
(三)加强服务体系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其他公立医院为骨干、社会资本为辅助,集医疗、卫生、康养为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丰富二级医院等级架构。“十四五”期间,市中医院要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要达到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水平。海龙镇中心卫生院、红梅镇中心卫生院要升级为二级卫生院。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合格率100%。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率达100%。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血液安全保证体系,健全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把采供血质量关,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四)深入推进健康梅河口建设。一要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和建设健康城市工作。依照国家卫生城市复检标准完成专项整治任务,以最佳状态迎接2021年复检工作,力争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复检。二要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落地见效。巩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市成果,制定《健康中国行动施工图》年度工作计划,全面推开15项专项行动。三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助力健康梅河口建设。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将鼠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开展城区重点场所灭蚊蝇、灭蟑活动,最大限度切断病媒传染源,助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四要加强重点疾病防控工作。继续落实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措施,持续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地方病、职业病、尘肺病防治工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五要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治未病”能力提升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谋划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五)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要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推进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强化疫情信息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及时发出预警,提升疫情防控应急能力。二要加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创新医防协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职责,建立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推进妇幼保健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三要加强公卫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事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公共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均衡、引才留才难等问题。
(六)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要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全面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工作。二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重优势专科建设、中心实验室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将市中心医院快速打造成区域医疗技术服务“高地”和吸引患者诊疗的“洼地”。三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与国内一流医院开展合作,设立人才基金,引进一批高层次医疗和管理人才,夯实“区域中心”建设高端人才基础。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打破编制限制,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原则,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管理模式,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七)全面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和托幼机构保健管理,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守住母婴安全底线。鼓励支持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全市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中心。将落实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两项制度》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保障奖励扶助政策扎实有效落实。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加大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辖区实有在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
(八)强化事业改革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一要科学编制好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二要做好健康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三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推动监督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继续加大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等专项检查力度。做好推进“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群众推荐评议活动。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聚焦建党100周年,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工作。五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牢,全面落实党组(党委)国家安全责任制。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形势。继续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工作,严防进京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