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镇——中国东北的一个古镇,她悄然屹立千年,默默见证历史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她曾经是瑰宝,凝聚关东古文化于一身;她曾经是驿站,载满东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景象。现在的她,搭载着千年文化,正欲腾飞!海龙镇,清初封禁为盛京皇家围场,清光绪五年(1879年)设为总管衙门,光绪六年(1880年)设为抚民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升为海龙府。民国二年改为县制,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1956年,海龙县政府迁至梅河口镇(现梅河口市)。现在的海龙镇既是“山水古镇”又是“文化名镇”更是“交通要镇”。
海龙镇位于梅河口市东北部,距城区18公里,幅员面积14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6050户、3.8万人,其中镇区人口2.3万人。2016年全镇GDP 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00元,持续荣获梅河口市经济强镇荣誉。
海龙镇依山傍水,风貌独具特色。山环水抱,交通发达,沈吉铁路、国道202线贯穿腹地,海双线、海福线、梅海中线、梅海南线交织汇集于镇内,为海龙镇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海龙镇开发以项目带动发展,放眼全局,围绕重点,“挖掘百年文化,还原古镇经典”是海龙镇传播文化的重中之重。海龙镇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统筹城镇建设,突出镇村集聚,着眼优化资源配置、优化镇区布局、优化公共服务,以中心集聚促进要素集聚,促进古镇恢复建设;旅游业发展,以旅游集聚人流物流,带动商贸繁荣,从而打造农业特色规模、镇村集聚繁荣、文化旅游兴旺、社会和谐稳定;海龙镇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位推动,促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求突破、创一流,开辟海龙镇发展的新纪元。将“山水绕林前,青舍乌瓦檐。不知云深处,身隐在田间”的老海龙打造成“背山前水环,古镇换新颜。产业星罗布,城乡共发展”的新海龙。营造出一个看稻花鱼跃、观莲荷拥簇、听古刹钟声的世外桃源。
海龙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工作重心,紧紧抓住梅河口市扩权强县的重大历史机遇,整合、调动各种招商引资资源和力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围绕全市发展的中心,海龙镇党委、政府打破常规,做到人人谋发展、人人促发展,以发展大局为前提,以谋事创业为依据,切实规范村级组织服务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制度、监管制度,加大服务型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力度,完善村部软硬件服务设施建设,为全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并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继续抓好新农合和新农保工作,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海龙镇不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突出抓好反恐防暴、应急处突等工作,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非法宗教、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共建和谐幸福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