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镇,因城北建于汉晋时期的高句丽古城而得名,距今约1700余年,是唐时期渤海国五大交通要道之一,是辽金时期形成的东疆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称坊州;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居住地,五世祖诸宴出生地。光绪五年(1879年)围场解禁,于海龙城设盛京围场总管衙门,其右翼协领驻山城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东边道镇守使行署由安东迁驻山城镇,因而山城镇人口大增,商贾云集,成为著名商埠重镇。十里长街、店铺林立、夜市通宵、八大商号,长城内外众所周知,素有“小奉天”美誉。解放后,百货、医药、食品、轻工等国有三级批发站应有尽有,成为梅河口西部连接辽宁省物资资源集散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试点单位、全国文明镇和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省“十强镇”、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试点镇、省级卫生镇。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特色城镇化示范镇、扩权强镇试点镇。
山城镇位于梅河口市西25公里,地处辽宁吉林两省交界。全镇幅员面积156.6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32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现有耕地9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旱田5.2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西南端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磨盘山水库毗邻,水利灌溉设施完备,有南北两条干渠,小一、小二型水库各1座,塘坝27座,水域面积200公顷,水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梅河大米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是国内少有优质米生产基地。2000年与花园乡合并,2005年与大湾镇合并,是方圆百里内少有的区域大镇,辐射带动两省四县100多万人口。
山城镇商贸繁荣、市场活跃,粮食、蔬菜交易量大、面广,3000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门市房面积达20万平方米,是梅河口市西部区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镇内有吉林万通药业、海山纸业、中粮集团国家粮储库、通化社会福利院、正方牧业、省水利工程处、省石油总公司山城镇储运公司等国家、省、地、市属企业40余家。
近年来,山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道路工程:对山城大街、站前路及支次巷路进行改造,使镇区道路及两侧人行道全部硬化。供水工程:利用梅河口市“引龙入梅 ”输水管线,建设日供水5000吨的净水厂,镇区3.5万人喝上安全优质水。供热工程:设计总负荷202MW,总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实现了镇区60万平方米集中供暖全覆盖。中心幼儿园工程:投资51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设有幼儿公寓、教学楼、艺术学习训练楼、幼儿及职工食堂。建成后可容纳幼儿1200多名,彻底改变镇城区现有幼儿园位置分散、规模小、设施陈旧和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民办幼儿园。安居工程:先后建成山城名苑、富源小区、阳光家园、中心花园、凤辰北苑等高标准住宅小区,全镇楼房总建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承载户数达到5200户,现代化小城市的总体框架初见规模。山城镇政府抓住“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一契机,结合实际,编制了《山城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山城镇城镇建设规划》、《山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山城镇商贸特色规划》,在城区现有建设格局的基础上,确定了“一轴一带四分区”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一轴:即镇区以山城大街为主要发展轴线,两侧集中建设镇区的主要公共设施和生产设施。一带:即建设滨河绿化景观带,对辉发河两岸进行规划整治,改造成带状公园;四分区:即北部对外贸易物流园区、中部商贸、行政办公区,东北部科教园区,东部工业园区。全镇工业用地指标达到4500亩,为投资和发展项目奠定了有利条件。
山城镇具有四大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因渤海国古城遗址城子山而得名,素有“小奉天”之称,位于梅河口市区西部25公里处,是吉林省与辽宁省东南交界的门户,域内沈吉铁路、吉沈高速公路、公路国道202线绕境穿越,是吉林、黑龙江通往辽宁的重要交通要道,区位已进入“沈阳、吉林、长春”2小时经济圈。二是体制优势:山城镇作为扩权试点镇,被赋予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体制创新、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与梅河口市形成了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三是环境优势:山城镇拥有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山城将为承接产业转移保驾护航。四是人力优势:山城镇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满足各类企业用工需求。
山城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建设重点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全国文明镇、省级经济十强镇。2013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统筹推进城镇化省级示范镇、扩权强镇试点镇。目前,山城镇在享受省级“十强镇”优惠政策、示范镇优惠政策、朝鲜族民族乡镇政策以及梅河口市关于支持示范城镇建设鼓励政策的同时,还享受吉林省扩权强镇相关政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