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路上,有一群人顶着炎炎烈日清扫街道,为市民带来舒适的环境;在政务中心,有众多的工作人员用心工作,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公园内,工作人员早出晚归尽心为市民打造舒适的休闲场所……这些平日里经常见到的场景,交织成梅河口城市文明的动人画卷。梅河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过程中,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巨变,巨变中有着无处不在的感动。
街路干净露底色>>每天至少冲刷一遍
一个盛夏的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梅河口市,不同于初来这里的匆匆忙忙,这一次可以放慢脚步欣赏这座城市。在城区街路、绿地、广场,“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等公益广告宣传板随处可见,价值观宣传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当中。漫步在建国路上,记者远远便看见两名穿着崭新工作服的环卫工人拿着水枪冲刷人行道,路边的分类垃圾桶被擦得锃亮。记者好奇,走上前去摸了一下垃圾桶的上沿,没有一丝的灰尘,炎热的夏日,垃圾桶周围却没有一点难闻的气味。
“姑娘,你先到旁边站一下,等这冲完了你再过来吧。”一位环卫工人大声向记者喊道,记者静静地退到了一旁,看着他们连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没有放过,仔细地进行冲刷。一个路段冲刷完毕后,环卫工人还在环顾四周,寻找着哪里没弄干净。“真是认真啊,怪不得人行道这么干净呢。”一个拖着皮箱子的女孩说着,记者与她相视一笑,她说出的正是此时记者的心声,看着冲刷完的道路,竟有一丝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在路边走着,因为炎热的天气,心里稍有些烦躁。正在这时,记者听见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待到近时才发现是两辆水扫车在作业,清水冲刷过的道路恢复了它的本色,蒸发带走了一些热气,一阵风吹过,丝丝的凉气顿时让记者心情好了起来。
记者见到梅河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书记王文勇时,便向他讲了上午看到的事,王书记笑着说,“目前,我们环卫处有7台水扫车,7台水车,6台干扫车进行日常机扫作业,全市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到60%。我们还成立清刷小组,对城区街路、广场、桥梁进行清刷。主街路、人行道每天清刷一遍,主城区每周彻底清刷一遍,做到无沙土、无灰尘,保持路面整洁、干净。此外,环卫处还新购置了1000个分类塑料垃圾桶,200个分类果皮箱,环卫处清运队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我们还设立垃圾清运车辆值班工作制度,正常生产作业外,设立2台值班清运车辆,对重点路段进行巡查值班,对涨桶垃圾、居民散倒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有如此周密的工作安排,记者在街头看到的整洁环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用心沟通>>“承诺墙”、感谢信、意见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梅河口市政府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在大厅入口处,记者第一眼就看到右侧墙面上的“承诺墙”三个大字,旗帜形的展板上,“用我百分百的努力 换您百分百的满意”十六个字格外显眼。每一张照片对应的都是办事窗口主任的服务承诺,“您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以我周到服务 换你满意笑容”……字数虽然不多,却也表达了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心声。
用心承诺,付诸实践,必现回声。在政务大厅回声墙上,记者看到了六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从字里行间记者感受到办事群众遇到困难的急迫,接受到耐心、细致、专业的服务后困难迎刃而解的欣喜和对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由衷感谢。感谢信字数有限,但却给了工作人员无穷的动力。
“我们设置承诺墙,通过‘立言践诺’明确服务宗旨,强化标杆意识。为畅通诉求渠道,政务中心还设置了意见箱、意见簿,公开了投诉电话,每天专人负责投诉记录整理,及时调整、处理、整改。通过电话回访办事人、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措施,不断完善服务。” 梅河口市政务中心主任舒凡说。
人性化公厕>>外观江南风韵里面星级配置
“我们梅河口的公厕可是堪比宾馆内的厕所呢。”曾经有人对记者夸奖过梅河口的水冲公厕,记者来到文化广场时,远远便看到一座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走近一看才知是水冲公厕。走进公厕,记者便闻到一股香气,仔细一看才发现墙角处放了熏香。虽然每天人进人出,但公厕内白色的地砖和墙面却还是保持着本色,墙面上还贴着城市文明公约等宣传标志。公厕设计颇为人性化,专门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和残疾人坡道,并免费提供卫生纸、洗手液等如厕用品,三个洗手池的其中两个是正常标准,其中一个稍矮一些。记者还注意到,洗手台和上面的镜子都擦拭得很干净,完全没有脏污和水渍。
“我们的公厕干净吧?”清扫员陈淑梅说。在与陈大姐的闲聊中,记者得知,陈大姐今年55岁,她是2015年开始在水冲公厕做保洁工作的。“我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虽然很累,但是感觉很开心,我也为创建文明城出一份力。”陈淑梅一边擦拭地面一边笑着说,“这两年多,感觉市民的素质确实在不断提高,虽说这卫生纸和洗手液是免费提供的,但还真没人浪费,大家都是用多少拿多少。这到夏季了,公厕内还常备一些中暑药,也是为了方便市民。”说完,陈大姐又继续投入了工作。
“梅河口街头和景观带现在共有47座水冲公厕,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保洁公司负责日常卫生保洁服务和管理,由环卫部门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监管,达到服务市场化,管理专业化,标准星级化。我们统一了保洁员形象,并进行无间断式保洁服务。” 梅河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书记王文勇说,“2017年,我们还计划建设10座水冲公厕,增加专门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需异性协助使用的卫生间。”如今梅河口的水冲公厕已经不仅仅是市民如厕的场所,还慢慢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冲公厕加上70家临街单位内部厕所免费向市民开放,梅河口“五分钟免费如厕圈”正在逐步完善。
暖心设置>>专用轮椅、饮水机、雨伞……
“您好,您想要办理什么业务吗?”记者循声望去,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在政务中心导服台处为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着咨询服务,此处还设置了志愿服务站和学雷锋服务岗。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在入口处摆放着便民服务箱、残疾人专用轮椅、饮水机、雨伞和一些常备药。政务中心还在门前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在每层楼卫生间安装了残疾人坐便、设置了专门的爱心母婴室。大厅内还特别添置了手机加油站,各式手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充电器,为出门在外遭遇手机缺电的市民解了燃眉之急,此刻一台手机静静地躺在台上充着电。“这些设置主要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导服台的工作人员说。
贴心服务>>残疾人来办事 工作人员帮跑腿儿
记者走进政务中心一楼,虽然到政务中心办理业务的人很多,但却不嘈杂,导税员正在指导如何填写申报表格。办事指南架上摆放着各类《办事指南》,记者翻看了一下,办理业务时的申报材料、受理窗口、收费标准、承诺期限等内容一目了然,确实为办事的群众提供了方便。
环顾一周,残疾人绿色通道的窗口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魏大爷坐着轮椅到此来申请营业执照,市场局的工作人员受理申请后,仔细查看申报材料,其中有一些手续需要到楼上盖章,鉴于魏大爷行动不便,工作人员就拿着材料帮其办理。工作人员跑上跑下,找魏大爷签字、给魏大爷解释一些相关规定,不一会,办理手续就完成了。“辛苦了,我的事麻烦你们了,要是我一个人弄这些,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魏大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着。“没事,大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市场局的工作人员推着魏大爷离开了办事大厅。
梅河口市政务中心主任舒凡介绍,“为了方便残疾人,我们在一楼设置了残疾人服务窗口,开展你的事我来办服务,由驻厅各部门轮流派人值班,为前来办理业务的残疾人士代办服务,坐着这里等候就能办结事项。”
将心比心>>工作人员换位办事群众
周五下午,政务中心二十几名工作人员齐聚会议室,进行“如果我是你”模拟课堂活动,记者出于好奇进去观看。十名工作人员分成两队,5人模拟办事群众,5人模拟窗口办公人员,角色是由抽签决定的。“办事群众”从中心所建题库随机抽取5道题由窗口办公人员回答,其中3道为公共知识,主要内容为“两学一做”、市民应知应会、文明礼貌用语及政务大厅窗口人员规章管理制度等;2道为窗口单位业务知识,内容为本窗口审批及服务类业务等。
分完组后,活动正式开始,“办事群众”向市场局的工作人员询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工作人员稍作思考便流利地答出。
“我的餐馆要办理营业执照,我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要怎么办?”办事群众发问,这些专业知识可是难不倒窗口办事人员,把需要准备的材料一一说出,刚刚说到一半就被打断了,“你说得太快了,我岁数大了记不住,你给我写到纸上吧。”办事群众开始发难。
工作人员将桌上的水打开,递到办事群众面前,“叔叔,您先喝点水,我去给您拿一本办事指南,结合着办事指南我再跟您细说。”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说着需要准备的材料,办事流程,耐心又细致。“叔叔,这个办事指南您拿着,回去以后您按照上面写的准备就行。”工作人员微笑着说。“姑娘谢谢你”,“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结束了一番对话,办事群众起身离开。一组的角色互换结束了。
“进行这样的活动主要是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体会办事群众的感受,查找自身的不足,完善服务措施,增进彼此沟通,提高服务水平。”舒凡说,“除此之外,我们开展的‘文明标兵’、‘文明窗口’等评选活动,提高了窗口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湿地公园>>市民自觉靠右散步 累了还能免费坐车
记者在来到梅河口之前,就听人提起过辉发河湿地公园,这个沿河而建的公园处处是风景,不仅是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更是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的地方。晚饭过后,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沿着滨河北街往公园走去。六点过后,在去往公园的路上,记者发现,路上的车变得少了,步行的人变得多了起来。走进公园,记者便被满眼的绿色吸引了,随处可见的五颜六色的小花朵骄傲地昂着头,向游客展示它们绽放的美丽。走近便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记者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照片,记者在附近停留了片刻,虽然路过此处的人很多,跟记者一样凑近闻香的人也很多,但是却没有人采摘这些花朵。
记者漫步园内,看到了多处文明提示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根据场地的不同,宣传板被设计成不同的样式和颜色,在绿色的掩映下,形成了别致的风景。走在公园的主路上,记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散步的市民自发地沿道路的右侧行走,即使此时道路的左侧并没有人经过,市民有默契地右侧通行,及时在人多的时候,也感受不到拥堵。记者随着人流一直往前走,在转弯处看到一个中年男子蹲在地上处理自家宠物的排泄物,用纸包好后扔到了垃圾桶内。记者这一路走来,看到干净的道路,这其中除了工作人员的用心打扫,还有市民自觉的维护。
天逐渐黑了起来,当路两侧造型优美的景观灯亮起来时,公园内别有一番味道。园内姑苏风格的白玉拱桥和亭榭,江南水乡的小溪碧湖相连,跌水瀑布相戏,让人有一种置身于苏州园林内的感觉。荷花池内盛开的荷花更是让人百看不厌。记者走累了,便在广场长椅上休息,长椅被擦拭得非常干净,方便游人随时休息。“老了老了,实在是走不动了,可是这公园还没逛够呢。”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跟记者一样坐在长椅上,“您稍等一会,等巡逻车过来,带着您继续看。”工作人员安抚老人,几分钟后,巡逻车带上老人继续向前。“巡逻车除了正常园内巡逻任务外,还为走累了的老人、孩子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服务。” 梅河口市公园管理处主任刘宏志说。
这样一个环境优美、富有现代气息、开放的郊野生态型公共绿地,富有特色的水系建设,让市民领略水的灵秀,享受到融入自然的乐趣。记者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无论老人和孩子都玩得颇为满足,“这公园简直太好啦,晚上没事我们全家都在这玩玩,可舒服了”市民张阿姨激动地说。记者身在其中,也感到很惬意,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似乎缓解了几日奔波的疲劳。
“考虑到市民锻炼的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早上五点就上班了,一直到晚上九点,晚上最高峰时园内有将近3万人” 刘宏志说,“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不定时擦拭座椅和垃圾桶,保证公园内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而且我们在辉发河湿地公园、长白山植物园2个主题公园内,设置了多处关于创城的立体造型、景观小品、宣传展板,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再次感受创城的氛围。”
友善梅城>>数万志愿者涌动街头
连日来持续晴热高温,火辣辣的太阳晒着,工作在梅河口创城一线的交警、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每天都要头顶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酷暑清扫大街小巷、铲除小广告、洒水除尘,用汗水守护着梅城的交通秩序、城市环境的干净整洁。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穿着印有“文明志愿 服务梅城”字样红色马甲的人抬着两只大桶来到路边,“您过来喝点绿豆汤吧,解解暑。”梅河口市创城办的志愿者说,“如此高温条件下坚持工作,他们太辛苦了,所以我们和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了‘清凉行动’,送来了解暑的绿豆汤,希望他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感受到丝丝凉意。”志愿者们一边说着一边将倒在杯子里的绿豆汤送给了交警、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和路过的市民,他们嘴里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炎热的天气下喝上一杯绿豆汤既解渴又降暑,记者也喝了一杯,感觉到了透心的凉快,环卫工人李大姐喝着绿豆汤笑得格外开心,市民们也都纷纷点赞,“这个绿豆汤真是好,志愿者们真是太贴心了。”不一会,两大桶绿豆汤就送完了,志愿者们抬着空桶离开了,看着在烈日下工作者的满满笑容,记者也被感染了。
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老年人测量血压、为无物业小区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走上街头开展创城宣讲等活动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身影,“大手拉小手,创城路上一起走,文明这条路,不论你年龄,不分老少……”正如歌谣里所说的,在梅河口,做志愿服务是不分年龄的。梅河口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金美岐经常跟着父母到敬老院做志愿服务,她为老人唱歌、读报。老人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的孙女,特别地开心,她是助爱之家志愿者协会年龄最小的成员。
开展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梅河口市创城工作的一大亮点,“全市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注册190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5.4万人,占城市人口的18%。”梅河口市文明办综合科的工作人员说,“机关志愿服务队和社会志愿服务团体开展了‘爱绿保洁’、‘文明交通劝导’、‘友善梅城’、‘邻里守望’等活动近千次。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明影响着这座城市,也改变着这座城市,深入了解梅河,就会发现梅河给人的感动无处不在。正如在创城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王爱明所说的,“梅河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非只为一块牌子,而是借创城的良机,让咱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以“创建惠民、创建为民、创建靠民”为宗旨,把创城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如今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环境越来越整洁美观,政务工作越来越高效便民,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市民的幸福感更强了。发生在马路上、公厕内、政务中心、公园里的创城故事也只是梅河口创城工作的一部分,随着创文明城工作的深入,等待梅城百姓的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