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曙光镇汪家村四组,提起拆迁干部季秀竹,不少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他工作的认真劲儿和为老百姓着想的踏实劲儿,让不少拆迁群众深受感动。村民赵刚告诉记者,自己家房子拆迁这事还真得感谢他。 自去年12月开展蓝城桃李春风梅河口啤酒小镇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以来,季秀竹亲自带领财政局拆迁干部入户摸底,掌握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反复宣讲拆迁政策和政府惠民政策,打消拆迁户的抵触情绪。同时,强调公平公正原则,把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加速推进签约进程,季秀竹每天组织拆迁工作组召开会议,总结和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研究下一步的对策和思路。遇到有困难的拆迁户,他们积极主动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春节前,季秀竹还带领拆迁干部一起为困难拆迁户送去了节日慰问品,促使拆迁户主动签约。 季秀竹带领财政局拆迁工作小组每天奔波在拆迁现场,似乎走到哪都是他忙前忙后、任劳任怨的身影。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迅速推进征拆工作。截止目前,征拆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今年43岁的郭保君,现任吉林冠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自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用真情回报社会,受到各界好评。 作为一名企业界的政协委员,郭保君始终坚持把依法办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作为第一要务。2018年,由他经营管理的吉林冠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经历了十年的建设、研发后全面建成投产。现拥有自主研发全自动细胞源4条禽流感疫苗悬浮生产线;其中6000L单体生产线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公司产品销往全国16个省市,全年实现销售收入8458万元,利税362万元。现已发展成为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 作为一名党员,郭保君积极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公司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定期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交流、座谈,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2017年,公司还被我市选为“非公企业党建教育基地”。 2018年12月,郭保君作为省青年企业家成员赴浙江、上海招商引资,同时推介公司提升了公司和我市知名度。 在经营发展企业的同时,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政协组织开展的各项视察、调研等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在梅河口市定期开展财务税收培训的建议》《关于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的建议》等提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他还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户提供劳动就业岗位,并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切实为百姓办实事。
从1978到2018, 潮涌辉发,长流浪卷。 风起梅城,雄姿万千。 梅河口的这40年,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 40年来,梅河口收获金山银山 一组组数据让62万梅城人民精神振奋:改革开放40年来,梅河口市地区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地增长。1978年仅有20605万元,到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亿元,与2016年同比增长6.1%。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总量仍居全省县市前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40年来,梅河口坚守绿水青山 这里,背靠长白山西麓,面朝辉发河。 40年来,一幅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立体图就这样呈现在眼前。人民公园内,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海龙湖湿地公园,作为新的“城市绿肺”,漫步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闹市中的宁静,一种兴致盎然的感觉油然而生;长白山植物园,许多晨练的市民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锻炼身体,美丽家园、幸福和谐的画面扑面而来…… 40年来,梅河口让发展“脱胎换骨” 梅河口市综合实力连续4年保持全省县市第1位。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梅河口市拿下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2018年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四项荣誉榜上有名! 40年砥砺奋进,跨越发展新时代 40年革故鼎新,40年春风化雨, 62万梅城儿女,在为建设实力、活力、法治、幸福梅河口而不懈奋斗! 改革开放就这样书写梅河口飞跃发展的篇章。
李刚: 梅河口市劳动模范; 梅河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吉林省实用性乡土专家; 全国种粮大户; 李刚,土生土长的梅河口市黑山头镇黑山头村人,中共党员,“全国种粮大户”、“省级乡土专家”、“梅河口市劳动模范”、“梅河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他有带领全家和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胆识和智慧。 2002年3月28日,经与家人和乡亲们的共同商量,他组织本组21户农民、300亩水田成立了福刚绿优米生产合作社。现如今,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51户,带动周边农户232户、水田面积3358亩,2017年合作社被评为了吉林省服务名牌企业。 李刚之子李海瑞,梅河口市福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为人坦诚、直率、有担当,大专文化,毕业后一直随父亲从事水稻种植,通过自学水稻栽培基础理论、结合水稻生产实际细心钻研,其水稻栽培技术远近闻名,水稻种植技术及农机具操作技艺娴熟,成为农村青年十分信赖的科技带头人。 他刻苦钻研技术,是乡亲们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李刚初中毕业后,就一门子心思扑在水稻种植上,认真研读大量书籍;向科技人员学习请教,向实践学习。近年来,从水稻选种开始做生产记录,及时记录农事活动,从中领悟技术。年复一年,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他诚实守信,赢得各方赞誉。 多年来,他组织的合作社按规定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设有会计、文书等工作人员;合作社业务范围明晰,章程、财务制度、成员权利等成员尽知。财务公开透明,可分配收入100%分配给社员,产品增值部分100%给付被带动的农户,全体社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周边农户乃至乡镇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雪后出霁,初冬的梅城,生机勃发。 人民公园内,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海龙湖湿地公园,作为新的“城市绿肺”,漫步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闹市中的宁静,一种兴致盎然的感觉油然而生;长白山植物园,许多晨练的市民一边唠着家常,一边锻炼身体,美丽家园、幸福和谐的画面扑面而来…… 一幅幅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立体图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环境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家住梅河口市丽湖生态城小区的居民王伟说:“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没事儿就喜欢和家人到湿地公园遛遛弯儿,那是一个天然大氧吧,环境好,随时可健健身,活动活动筋骨……” 这几年,梅河口市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空气变得清新,环境变得洁净,市委、市政府治理生态环境大刀阔斧,让越来越多的梅城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玉米秸秆“安家”有了好去处 11月15日清晨5点30分,梅河口市曙光镇罗家村。1组村民慕文莲家中暖意融融,她正忙着给家人做饭,扑鼻的饭香迎面而来,忙活了不一会功夫,饭菜就做好了。慕文莲一边给家人盛饭,一边向记者炫耀:“自从有了这台机器,我就一直都用它,终于告别灶台了!”慕文莲所说的机器指的是秸秆颗粒燃烧炉,不仅可以供暖,还能用来做饭。 “以前村民都烧秸秆供暖,既不环保也不安全,现在有了这台机器,村民收秸秆的热情也高了,室内温度能达到近30度,和楼房没啥两样!”罗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欧仁利告诉记者。 如今,梅河口市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不断扩大秸秆颗粒化能力,在山城镇保兴村、曙光镇罗家村,农民利用秸秆颗粒燃烧炉进行取暖和做饭已成为常态。 走进梅河口远通炬能生物质颗粒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袋袋秸秆颗粒整齐的摆放着,工人们正忙着调试设备…… 公司负责人井飞龙告诉记者:秸秆颗粒燃烧炉不仅解决农户的取暖问题,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公司年产能力为1.2万吨秸秆颗粒,自去年12月投产以来,已经生产出4000多吨,推广到各试点村使用。 2018年,梅河口市在19个乡镇确定24个村先行试点,推广安装炊事取暖炉3000台。未来2至3年,将在全市建设10个秸秆颗粒加工厂,使全市6万个农户全部使用上秸秆固化颗粒燃料,到2020年底,燃料化消耗秸秆22.4万吨,逐步实现秸秆转化与新燃料开发“双赢”的效果。 近几年,梅河口市从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肥料化和基料化及“收储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入手,推进秸秆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同时,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总投资3929万元的梅河口东润汇能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厂房已经建设完成;总投资3000万元的梅河口中城银信光伏农业5万吨小分子活性生物菌秸秆膨化饲料加工一期项目,主体厂房完工,一条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 守护河流,梅城上下各尽其能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河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守水有责,守水尽责。 梅河口建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落实河长286名。批复成立市河长制工作科,确保了日常工作有序运转。市乡两级实施方案和市级6项配套制全部出台,召开了动员会、推进会和联席会等4次市级河长制工作会议,周密部署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相关责任。先后启动4次大规模会战,以清河岸、清河面、清障碍、清淤积的“四清”为主要任务,对河道及周边垃圾进行全面清理。 同时,市河长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和市纪检、组织、审计等部门积极深入到各乡镇(街)开展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完成了督办督察和考核任务,下发限期整改督办单72份,全部跟踪整改到位。 全面建立河长制,一张张责任网层层密织,许多河流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网络化、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河长们的上岗,让每条河流都有了守护者。 开展清河行动,设立水源地保护界碑、围栏,清理非法采砂行动……去年以来,一场从上游到下游的河长制治水战役在梅河口市全面打响。 在加强河道环境整治工作中,常态长效落实治理与保护任务,梅河口以全面提高水环境质量,打造生态河道景观堤岸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河道管理新模式,引入新办法,以强化长效机制落实为切入点,制定了“三个一”工作制度,即“一月一例会、一月一排名、一月一点评”,全市河道治理与保护形成了“突击式”治理向“常态长效”的转变,促进各级河长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好空气“养出”蔚蓝天空 “空气好了不呛人,抬头看天都是瓦蓝瓦蓝的……” 11月15日中午,曙光镇罗家村1组的祝成春走出工厂,抬头看看天,心里那叫一个敞亮。 为了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提升,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截至10月末,梅河口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PM10均值为60微克每立方米,PM2.5均值为3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17.1%和20.5%,空气优良天数279天,占有效天数的93%,较同期增加43天。 为了减少燃煤气体排放,通过加大投入,将全市燃煤小锅炉完成撤并改造。 吉林方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君对记者说:“燃煤锅炉换成了燃气锅炉,是花了不少钱,但是看着空气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觉得值,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企业发展也是这个理儿。” 根据《梅河口市2018年建城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实施方案》,全市扎实推进城区燃煤小锅炉撤并改造工作,淘汰燃煤小锅炉40台,投资1000余万元对20蒸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进行脱硫、脱硝、除尘升级改造,目前,全市13台20蒸吨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已全部整改完成,实行联网监测。 秋收以后,为有效防范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梅河口进行了严格管控,开创“两区”管理模式,划定了禁烧区和限烧区;制定了《秋冬春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秸秆离田工作方案》《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的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每块农田都有专人包保、专人监管。对重点区域实行不间断巡查,量化责任,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利的乡镇街及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引导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共出动宣传车辆300余台次,制做宣传条幅606个,印发入户宣传单、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0余份。 多管齐下,保卫碧水蓝天。 梅河口市在全面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正朝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奋勇前行!
冬季来临之前,我市紧盯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以群众满意度为指针,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爱心“三送”活动和抓遍访活动、抓问题整改、抓脱贫质量“三抓”行动,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为全市1917户有需求的贫困户修建钢架结构光照暖棚。同时,通过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帮助重病、残疾等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解决实际问题。 围绕“不愁吃”问题,为每户贫困户送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围绕“不愁穿”问题,组织包保党员干部了解贫困人口越冬衣被的准备情况,按照贫困人口每人至少有2套冬季换洗棉衣棉被的标准,采取捐赠、购买等方式,为4885名贫困群众送去过冬衣物、棉被6889件。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推进202户危房改造和237户彩钢房、无房户、改造不彻底户的改造和安置。完成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收尾工作,为暂时无法实现集中供水且水质不合格的贫困户送一套净水设备,确保所有贫困群众吃上安全放心水。通过搭建动态管理、用工对接、技能培训、帮扶吸纳、创业服务、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维权保障等平台,使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得到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和就业岗位;集中开展一次覆盖所有贫困群众的免费健康诊疗和赠药活动。搭建脱贫攻坚信息对接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对接认领帮扶任务,已实现全市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人数达到3700人。落实“一袋牛奶的暴走”活动汇聚的社会爱心资源,启动向全市1000名贫困儿童发放“每天一袋爱心牛奶”活动。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脱贫攻坚帮扶进程,组织1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企业帮助销售和认购扶贫产业产品,从资金、技术、用工等方面支持贫困村不断提升脱贫质量。
魏婧深刻感到“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贫困残疾人群体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实现这些贫困残疾人兄弟姐妹挽手共享幸福梅河口生活,通过实施“托养服务促就业”、“康复器材进家庭”、“关爱送温暖”、等载体活动,有效提高了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质量。 建立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采取“康复医疗+养护”的建设模式,四八石医院、海龙精神病医院等4个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中分别建立肢体、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共有177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得到机构和居家托养救助,院内购置了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提高对托养人员的护理质量。 对全市符合文件要求的贫困残疾人实施养殖项目扶持,投入15万元,为全市6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肉羊3只和饲料,共计发放195只。切实帮助和带动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自主生产,增收脱贫。 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投入20万元,扶持东扬药品包装公司成为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安置残疾人58名。“合作社+孵化带动”。扶持黄烟产业带动脱贫。支持牛心顶镇常兴村成立“永明黄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先后投入10万元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吸纳了残联包保的16户贫困家庭,并带动他们全部实现脱贫。 通过以上措施,解决了全市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长期看护、康复过程、创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巨大生活压力和就业困难,确保了贫困残疾人在脱贫路上不掉队。魏婧同志在奋力书写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道路上,不忘初心、百倍用情,体现出她勇于肩负更大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我们的城市正越变越美丽! 国庆节前夕 随着梅河口市重点民生项目 华阳桥、东环桥、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 集中竣工交付使用 这些工程部分作为今年全省“三早”项目 体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梅河速度”! 这是梅河口市领导干部干在实处、率先垂范、勤勉务实所结的硕果;这更是全体党员干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担当作为的有力证明。 10月8日,寒露,凉意渐浓。 走进梅河口市重点项目工地,塔吊林立,机器隆隆,处处仍是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建设场景。 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项目现场,1000多位建设者紧张忙碌,挖掘机、铲车等60余台机械分布各园区,医疗和医养园区正在进行外墙施工,教学园区各建筑结构已经封顶,机电安装完成70%;谷红制药GMP新建项目工地上,同样是工人们抢抓工期的身影,办公楼、制剂车间和前提取车间等单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为了让项目早日投产,施工人员一边施工,一边紧锣密鼓地安装机电设备…… 砥砺奋进正当时,跨越发展新时代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市坚持“一盘棋”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三三四四五五”战略布局,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历史性突破。 回顾“十三五”,梅河口市牢牢把握经济中高速增长、保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位置的工作主线,财政收入、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全省县市前列,综合实力连续4年保持全省县市第1位。 一组组数据让62万梅城人民精神振奋:“十三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实际增长50亿元,预计达到38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实际增长13亿元,预计达到40亿元。今年1—8月份,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5%,达到 16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际增长13.5%,达到26.5亿元”。 新作为,绘就新篇章 围绕建成中等城市目标任务,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全面描绘了建设“四个梅河口”、建成中等城市的宏伟蓝图。 从这一天起,新一届市委班子撸起袖子、真抓实干。 从这一天起,梅河口市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你追我赶比服务,作风建设我先行。 推进南部新城“四大板块”规划布局,在南部新城规划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大板块”,成为梅河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城市拓展的新引擎、生态建设的新景区,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完善“两城三区”城市格局,规划建设工业新城、南山生态城,以及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康美健康产业园区、教育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现代一流、山水秀美的北方名城。 在深入实施名城创建工程中,梅河口城市功能和形象品位再上新台阶。经过3年的大规模投入和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9平方公里拓展到5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30万人扩充到40万人,梅河口市成为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人口流入城市。 积极推进“五城联创”,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以东北县域第1名、全国第22名的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市民文明素质和荣誉感、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城市“颜值”靓不靓,百姓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家住丽湖生态城小区的居民王伟说:“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休闲散步的场所越来越多,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现在每天都喜欢和家人出去溜溜弯儿,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书写新时代“梅城”答卷 梅河口不仅有加速度还有高质量 让美丽梅河口有“颜值”,更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