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首页新区政务部门动态

从“毁绿”到“护绿”:和平街道四合社区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4 13:49: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地是城市社区的绿色脉搏,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私自占用公共绿地、毁绿种菜等问题一度成为和平街道四合社区环境治理的顽疾。2024年12月以来,社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宣传引导、居民共治、多方联动等举措,构建了"党建引领、多元参与、长效管理"的治理体系,实现了社区环境与居民文明素养的双提升。

一、宣传先行,打好思想破冰攻坚战

四合社区在整治初期就确立了"普法先行、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社区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立体化宣传,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24期普法专栏,18个网格群实现宣传全覆盖,累计覆盖居民12928人次。在实地宣传方面,社区悬挂宣传横幅40余条,利用LED屏持续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网格员入户发放整改通知书110余份。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攻势,不仅普及了《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更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网格员开展"一对一"劝导,成功说服62户居民主动恢复绿地,这种柔性执法方式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又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实现了居民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二、居民认领,激发共治共享内动力

居民自治是确保治理成效的关键所在。社区创新推出的"花开有你"绿地认领活动,巧妙地将问题转化为资源。32块闲置绿地通过认领机制重获新生,居民从"毁绿者"转变为"护绿人",这种身份转换带来的责任感远胜于简单的行政命令。在具体实施中,社区建立了"认领人管护+网格员监督"的双重机制,既赋予居民自主管理权,又确保养护质量。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培育了居民的公共精神,形成了"不攀折、不侵占、勤养护"的社区公约,实现了治理效能与文明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联动整治,下好环境焕新一盘棋

社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治理合力。一是联合锦程物业开展了“绿地焕新”专项行动,社区联系垃圾清运车,针对7个小区绿化带垃圾、杂物进行“地毯式”清理,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50余处,清运绿地垃圾杂物20余车。二是积极协调老城改造施工队对通讯营小区等无物业小区公共绿地,重新进行了松土翻地、补种花籽工作。三是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先后三次组织军绿色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清理杂草杂物、补植树苗花种改善小区绿化环境。退役军人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既当环境整治的排头兵,又作文明宣传的劝导员,这种"军民共护绿"的生动实践,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复绿面积大、花籽短缺的困难,社区借势借力。在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学伟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时,针对社区花籽短缺问题,当即协调相关部门,紧急调配近50斤优质花籽,解决了社区的燃眉之急。社区工作人员全员上阵,科学安排除草、挖垄、播种等工序,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确保复绿成活率。这种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既体现了上级部门对基层治理的支持,也展现了社区干部的执行力。

四、长效复绿,绘就宜居家园新图景

文化浸润是深化治理内涵的创新之举。社区邀请爱心画家在体育场周边绘制主题墙绘,将单调的围墙变成传播文明的载体。这种"硬整治+软熏陶"相结合的方式,既恢复了绿地的物理空间,更重塑了居民的精神家园。艺术化的文明宣传更容易引发居民的情感共鸣,实现了从环境治理到文化培育的深化拓展。

社区聚焦"种管并重",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11块绿地整改,全部实现花籽播种。在具体管理上,社区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每块绿地都有人管、有人护。同时建立巡查制度,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巩固一处。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防止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从冬日整治到夏日花开,四合社区以“小绿地”撬动“大治理”。现代社区治理既要法治护航,更需文化铸魂;既要政府主导,更要居民唱戏;既要大刀阔斧整改,更需绣花功夫维护。四合社区这片重焕生机的绿地,就是诠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鲜活样本。

(责任编辑:班兆瑞)

初审:马赫 复审:赵静茹 终审:费红梅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