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乃民生之基,安全为饮食之本”。农村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近期,梅河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大篷车”流动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全面发力、精准施策,掀起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行动,以扎实举措筑牢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一、高位统筹,压实责任强引领
局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和“大篷车”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议,强调要立足“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政治高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农村食品市场乱象。局领导带头深入乡村一线,实地调研食品市场现状,倾听群众诉求,精准捕捉突出问题,为专项整治工作锚定方向、明确目标。
二、科学施策,筑牢基础提质效
为确保整治行动落地见效,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部署、周密安排,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一方面,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制定针对性实施方案,细化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为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三、精准整治,靶向发力除隐患
聚焦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
农村地区群众辨识能力有限,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滋生的“温床”。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了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整治。重点检查小作坊、小超市、食杂店、农村大集等经营主体,严厉打击销售过期、“三无”“山寨”等问题食品,以及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执法过程中同步开展普法宣传,向生产经营者和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辨假识假知识,双提升生产经营户的守法意识和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强化“大篷车”流动经营监管
针对“大篷车”流动经营灵活性强、隐蔽性高的监管难点,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动乡镇街道,压实集体聚餐举办者、承办者的主体责任,强化其主动备案意识,明确5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需提前3个工作日报备,由辖区分局根据聚餐人数、供餐菜单、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进行核查与专业指导,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风险可控。
四、重拳执法,震慑违法显成效
在专项整治中坚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原则,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截至目前,针对农村消费量大的食用植物油、饮料、乳制品等品类,完成专项抽检34批次;检查经营主体207个,发现过期食品销售、肉制品掺杂掺假等问题47个,立案查处24起。一系列严厉执法行动震慑了违法分子,规范了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下一步,梅河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健全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的饮食安全,让广大农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责任编辑:王天琪)
初审:巩佳俐 复审:赵静茹 终审:费红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