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启心智,明理学做人。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古代对少儿进行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9月23日下午,第四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书香梅城 开笔启智”一年级新生开笔礼,用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传统文化盛宴,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入启智门
启智以明德,笃行以致远。一年级新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昂首挺胸、有序穿过启智门。这一步是从懵懂走向求知的跨越,是探索知识星河的起点,更标志着他们从此开启智慧之门,踏上求学新征程。
雅韵承文
舞起书简,诗诵经典。一场浸润着传统文化的表演悄然拉开帷幕。舞蹈社团的书简舞飘逸灵动,竹简在舞者手中翻飞舒展,似将千年文脉的雅致缓缓流淌;三年一班的古诗词诵读朗朗有声,清亮的字句里满是少年朝气,把经典的韵味传递到现场每个角落。灵动的舞姿与清脆的诵读交织,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这场成长仪式添上了一抹温润的文化色彩。
校长寄语
在这个特殊时刻,校长盖玉杰为新生们送上了温暖的寄语。她以开笔礼的传统意义为引,强调这场仪式既是对千年耕读文脉的承接,更是孩子们人生新篇的开启,同时勉励孩子们以今日启蒙为始,勤学善思、明礼修身,在校园的沃土上扎根成长,用知识与品德书写属于自己的童年篇章。
正衣冠 点朱砂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 一年级的新生们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帮助下,整理衣领、衣角,端正鞋袜。这看似简单的整理动作,藏着“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古训。从这一刻起,他们将学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额点朱砂,启蒙开智。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们手持朱砂,为每个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一颗红痣。这一点朱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也承载着师长们的无限期盼,愿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在求知路上稳步前行,成长为有智慧、有修养的追光者。
新生发言
稚声表心,共赴新程。一年一班蒙彦潼、一年二班马铭悦、一年三班于名蔚代表全体一年级新生发言。他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分享着对新校园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也表达了“好好学习、争做有礼少年”的决心。简单真挚的话语里,满是朝气与期待,也让在场师长看到了孩子们对未来求学之路的满腔热忱。
破笔开蒙
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第一步。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晓伟老师示范并讲解“人”字书写:“一撇是脊梁,撑起风骨;一捺为根基,承载担当。做人,就要顶天立地。”
校领导与三位新生代表一同提笔,在纸上认真书写“人”字;台下其他同学也纷纷伸出右手,跟着临摹笔画。从纸上的墨痕到空中的手势,每个人都专注投入,这不仅是对汉字书写的初体验,更是对“如何做人”的启蒙,让“堂堂正正做人”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尊师孝亲
首孝悌以敦亲睦,尊师长而启智明。父母的养育是成长的根基,老师的教诲是前行的灯塔,二者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向师长和家长深深鞠躬:“一鞠躬,感恩老师,诲人不倦;二鞠躬,感恩父母,恩重如山。” 弯腰的瞬间,感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温暖与敬意在校园中流转。
击鼓明志
击鼓三通,明志立誓。四位校领导一同敲击大鼓,浑厚的“咚!咚!咚!”三声响起,气势恢宏的鼓声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房,也标志着新生们正式开启启蒙之路。随后,孩子们依次上前击鼓,激昂的鼓声里,他们大声喊出自己的志向,声声誓言似金石掷地,既是少年最纯粹的梦想,也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与铿锵鼓声交织回荡在现场。
一番古礼承文脉,满腔热忱赴新程。当仪式落下帷幕,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这场开笔礼,是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是成长路上的郑重仪式,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愿一年级的小同学们,带着今天的这份感动与坚定,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理想的栋梁之材!
(责任编辑:厉妍)
初审:巩佳俐 复审:赵静茹 终审:费红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