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首页新区政务基础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梅河口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15 11:08: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1月2日在梅河口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8.5%;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20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80元,增长8.5%。在2015年县域考评中,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 

(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紧紧抓住全省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行动的有利契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共实施各类项目400个以上,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13%。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投资200亿元的工业新城和总投资10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两个超百亿元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投资7.5亿元的农产品物流城,投资5.5亿元的金宝药业地拉韦啶药品生产线,投资3亿元的弘美制药脑蛋白水解物片生产线,投资1.45亿元的冠林土特产休闲食品生产线,投资1.2亿元的跃兴砂轮异地搬迁改扩建等项目即将竣工投入生产和运营。启动实施了投资10亿元的南山生态城现代农业示范区起步区、投资7.5亿元的步长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医药包装产业园等大项目。 

(三)经济运行实现逆势而上。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5户,实现产值685亿元、增加值170亿元,均增长10%。共实施工业项目255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项目145项,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12%。医药工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13%;增加值86亿元,增长8%。民营经济发展提速,民营企业发展到2720户,增长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9亿元,增长10%;增加值212亿元,增长9.9%。大力实施服务业攻坚,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39户,比去年新增13户,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增长12%。 

(四)农业农村保持较快发展。按照“兴产业、打基础、建新村”的要求,全面实施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三年攻坚战。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6.6亿元,增长4%;粮食产量达到16.4亿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绿优水稻45.6万亩、优质玉米92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着力推进农业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新增棚膜蔬菜面积3500亩、人参种植面积5500亩,新增食用菌350万袋;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8个,新认定注册家庭农场28个,新增土地集约面积6.4万亩。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1.9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辉发河综合治理等农田水利工程6项。开展新农村建设百日攻坚活动,累计投资1.8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栽植乔木19万株、灌木80万株、花卉1432万株;新建水泥路185公里;建设围墙(栏)11万延长米;硬化边沟5.9万延长米、文化广场3万平方米、农户庭院12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10个、美丽庭院2000个、干净人家1万户。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林地清收还林2万亩、补植5万亩、迹地更新造林3852亩,被确定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市。 

(五)城市建管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投资1085万元,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水系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改造工程,投资5.4亿元实施爱民路东侧地块等9个棚户区改造,改造面积10.7万平方米,安置户数1236户;投资3780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2400户。实施道路铺装改造工程,投资2.78亿元新建续建河东大街、万隆大街、梧桐路等9条街路4.42公里,改造支次道路5条1.8公里,维修改造道路和人行步道方砖4.5万平方米。实施绿化亮化硬化改造工程,投资3760万元实施辉发河湿地及街路、广场绿化改造,栽植乔木5337株,花灌木8万株,草花260万株,播种草坪17.3万平方米;投资1513万元安装路灯541盏、维修灯具3750盏、铺装地下电缆3公里;投资1770万元硬化改造老旧住宅小区217个。投资2150万元新建高标准水洗公厕16座、钢结构公厕10座、旱厕10座。实施供热供气供水及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投资7036万元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2公里,建设天然气调压站、加气站各1座,铺装供水管线4.8公里、福民区域雨污管线6.5公里;开工建设投资8155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强化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80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30座,新购置大型水扫车等保洁车辆13台,更换维修垃圾箱(桶)4000个、果皮箱700个。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卫生保洁和环境整治力度,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全面改善;实施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210万元整体改造农贸市场6个;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车让人先行”整治活动,市民交通文明意识显著提升;规范出租车运营行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六)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年初确定的8件民生实事全部得到有效落实。围绕加快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中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构建集医疗、卫生、养老为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引进社会资本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启动投资30亿元的康美医疗健康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4400万元的中医院异地新建和投资1200万元的重大疾病防治综合项目;被确定为全国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市。投资6500万元,新建乡镇学校和中心幼儿园校舍12所、操场5个,维修改造校舍18所、美化绿化校园28所;投资10亿元、占地2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完成规划选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投资1.2亿元的综合体育馆、投资1.7亿元的乒乓球馆、网球馆、滑冰馆和游泳馆,以及投资4亿元的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即将竣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广场文化和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演出95场,举办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2项,成功承办全省第三届传统武术精英赛。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5万人,参保率达到96.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数达到45万人次、报销补偿金额2亿元。加大城乡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发放低保救助金5910万元、医疗救助金882.9万元。启动乡镇福利服务中心“双提升”建设工程,改(扩)建面积3万平方米。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预计7个贫困村、572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统计工作实现新发展,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信息化处理及社情民意调查试点市。双拥工作再创佳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残联、审计、监察、科技、人防、档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本届政府各项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抓住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成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辟了梅河口市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聚力提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与2011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0.6倍,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1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0亿元,年均增长17%。特别是201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以来,全市各项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由全省县市第4位跃升到第1位并连续3年保持排头兵位置。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10.4:49.7:39.9调整到7.8:48.9:4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11年增加46户,总产值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9%;增加值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总量连续3年保持全省县市第1位。累计实施扩能改造项目424个,完成投资301亿元。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金宝药业在创业板上市,依华渔具、正方农牧在新三板挂牌。开发区被评为“吉林省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0.34倍,年均增长6%,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阶段性水平,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0.8倍,年均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累计投资22亿元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投资13亿元实施老城改造,建成18公里辉发河湿地公园和长白山植物园,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建成区面积由21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23.7%提高到4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7.7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全力推进“四城联创”,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和全国“美丽中国·最美城镇”荣誉称号,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累计投资28.7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聚焦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围绕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就医、上学等实际问题,实施重点民生工程44项,完成投资87亿元。改造棚户区129万平方米,2.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和改造医疗教育基础设施16.6万平方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建成全省第一所公办失能半失能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第一家民办回族养老机构,第一所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分别是2011年的1.8倍和2.3倍;在全省率先实施低保户重大疾病全额救助政策,救助病种从5种扩大到27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进一步扩面提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倍。科技、文化、体育、档案、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 

回顾过去的五年实践,奋斗历程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狠抓落实,始终把抓落实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发展信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坚持率先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紧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从梅河口实际出发找准发展道路,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中展现梅河口新作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用先进理念引领发展,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释放动能,始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着力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出实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争先进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居民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心血,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梅河口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质量和效益不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拉动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二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三是城市综合承载力亟待提升,城市规模、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四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乡镇财政实力不强、收入增长缓慢;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强;六是部分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依法行政、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谋划项目的水平不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及2017年政府工作安排 

当前,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平稳,中央启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逐步释放,产业转型孕育发展新动力。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把“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并把我市纳入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推进梅河口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在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转型势头向好的新起点上,只要我们敏锐把握机遇,就一定能够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谱写新篇章!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部署,坚定完成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任务的信心、坚定成为全省发展格局中重要增长极的信心、坚定建成中等城市的信心,实施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开放带动、区域协作、人才兴市“五大战略”,提升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全力推进产业提升、社会事业现代化、名城创建、农业攻坚、民生提标“五项工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实力、活力、法治、幸福梅河口。

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五个更加”:

——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3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排头兵位置。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规模化逐步扩大、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到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3:49。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1年,农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4%以上。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到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9%。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1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扶持力度,城镇体系不断健全,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建成美丽乡村50个以上、美丽庭院1.4万户、干净人家7万户。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二级以上标准超过290天。生活用水供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用水量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140 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3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70元,年均增长8.5%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筑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5.2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33.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建设中等城市的核心举措。全年实施项目4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13%,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45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一是全力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和软实力。加快推进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园区道路和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电子商务大厦、“双创”大厦、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建设,为承接招商项目创造良好硬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分产业制定落户园区项目扶持政策,打造政策高地,吸引更多项目和企业落户园区。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突出新常态下招商方式转型,注重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要素匹配、服务提升,全力构筑招商引资新优势。围绕壮大医药健康和食品加工主导产业规模,通过举办国家级医药健康产业高端论坛和食品加工产业专题峰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梅河口发展环境、产业基础和优惠政策,引进大型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企业来梅发展。督促乡镇用好招商引资“飞地”政策,形成组团效应,每个乡镇至少引进1个投资超亿元项目落户园区。全年力争引进域外资金项目65个,完成投资170亿元。三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扶持和服务体系,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实地巡检制度,落实市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全程包保责任制,以及协调服务和督查考核机制。着力破解瓶颈制约,解决好项目引进和建设过程中的土地供应、融资贷款、环境准入等关键性问题,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和开工建设。

(二)持之以恒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以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全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和关键项目,着力培育行业主导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推动更大规模的企业集聚和更高层次的产业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53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分别增长10%。一是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年技改投入比上年增长12%以上。促进产业配套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使产业链上下延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围绕工业经济三年攻坚战和“小巨人企业”培养计划,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抓好企业发展规划和扩能改造、技术升级项目的落实,支持正方农牧、曙光农牧、万家福食品、阜康酒精等龙头企业实施扩能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工业项目280项以上,完成投资223亿元,增长13%。投资6亿元的果仁示范产业园、投资5.5亿元的通化谷红制药新建GMP生产线、投资5亿元的吉林麦孚医用食品、投资5亿元的医药包装产业园和投资4.5亿元的中诚银信“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等新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三是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围绕壮大产业集群,帮助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融合发展。通过财政贴息、向上争取、“政银企保”活动等措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全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60亿元以上。通过加强与中关村、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队伍和科研力量不足的问题。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总数达到9户。 

(三)全力以赴抓好名城创建工程,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乐的中等城市,深入开展名城创建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8亿元,实施河东大街、景阳路、华阳路等11条街路建设工程。投资6000万元实施华阳桥建设工程。投资7000万元新建改造供热管网8公里。投资2700万元铺装燃气管网10公里,完成河东大街与辉发路东侧加气子站建设,改造燃气用户6000户。投资700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工程。投资4360万元完成华阳路和文化广场雨水泵站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供水工程,启动第二水源地建设。投资2000万元新建高标准水洗公厕10座、垃圾中转站10座。投资2.5亿元启动实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6700万元实施绿地建设改造工程,栽植乔木2000株、灌木1.5万株、宿根花卉及草花1.2万株,播种草坪2.5万平方米。二是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投资20亿元,实施25个棚户区改造和6个旧城改造项目,安置居民6000户,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420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旧房700户。完成住房建设规划编制,利用5年时间消化存量商品房,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三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细化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编制城市管理标准细则。实施“主次干道严禁、巷道胡同严控”的管理模式,全力消除城区内主街路占道摆摊、流动经营、店外经营等违规行为。从严整治不文明现象,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反面曝光力度,弘扬公序良俗,以他律引导自律,促进市容环境整体提升。严格城市规划管理,保持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高压态势。

(四)坚持不懈抓好农业攻坚工程,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以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把发展农村产业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9亿元,增长4%。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中草药材、棚膜经济、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食用菌栽培、绿优米种植、果仁加工“七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全年新发展棚膜蔬菜3500亩、中药材2万亩,新增食用菌500万袋;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建棚膜蔬菜示范区2个;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个,畜禽总量达到3482万头(只)。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3个。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总数达到320户,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万亩,总数达到55万亩;抓好品牌培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5个。三是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2.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4.3万亩。投资1.32亿元,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辉发河综合治理等9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四是着力提升农村环境。科学合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行标兵村动态管理,整体推进曙光、李炉、湾龙等7个乡镇环境整治,打造先进村150个,303个村全部达到先进村以上标准。扩大环境整治覆盖面,整治重点向农户房前屋后延伸,达到整洁规范。强化宣传教育,全面开展星级户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提高村民环境保洁参与度。打造美丽乡村20个、美丽庭院2000户、干净人家1万户。全面启动农村水泥路改造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水泥路200公里。 

(五)凝心聚力抓好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建设(旅游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在全省率先发展,做旗帜、当示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176亿元,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6%。一是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升级。围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完成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投资4亿元的万通药业医药物流基地和投资1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改造提升果仁、大米、建材、农机、农资等八大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扶持维港城、凯购城、欧亚商城、长白山建材城、农产品物流城、民生仓储监管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综合体加快发展,持续提升我市核心商圈的消费吸附力和区域辐射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增长10%。二是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完成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内投资8亿元的儿童公园、投资4亿元的温泉酒店、投资4亿元的爨街美食不夜城。实施投资1亿元的河东新区景观水系和投资8000万元的人民公园建设工程。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五奎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投资5000万元,打造高速梅河口南出口景观大道和城市湿地观光带;投资1500万元,实施辉发河景观带和长白山植物园再提升工程,丰富文化内涵,争创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三是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启动投资3亿元的云数据中心项目,把我市打造成为吉林省东南部的大数据处理中心。加强与中兴通德的合作,加快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快速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启动投资3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 

(六)不遗余力抓好“三个中心”建设,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 

实施社会事业现代化工程,加快推进全省县级一流、达到省级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中心医院和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建立公益性、差异化、分级诊疗体系。努力提升乡村医疗一体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康美医疗健康中心建设进度,年内完成教学及医药物流板块建设,医疗及医养板块全面启动;投资4400万元的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天健康诚医院和投资3.5亿元的新华医院。二是全力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教育园区建设步伐,启动实施占地2平方公里的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教育产业园区。引进社会资本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与省内外知名大专院校合作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培养紧缺人才。围绕建设区域教育中心,与东北师大深度合作,打造我市基础教育创新基地。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新建和维修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新建6所乡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维修改造校舍16所,新建运动场9个。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完善体育公园设施,完成绿化亮化工程,积极做好新建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实现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均衡发展。开工建设万人体育场项目,文化中心、体育公园和儿童公园全部投入使用。依托文体场馆,积极申办省级、国家级赛事,打造具有区域带动力的文化体育中心。

(七)矢志不渝抓好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让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群众。一是切实抓好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万人。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完成技能培训7600人次,发放小额无息担保贷款1500万元。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进一步统筹城乡保障体系,努力使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保障更加公平合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3000人,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参保分别达到4.7万人、3.6万人和1.32万人,逐步提高养老金和失业金发放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实施民生提标工程,城镇低保补助标准达到月人均55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3860元;继续实施低保户重大疾病全额救助、困难群众子女上学补助政策。投资1400万元,对14所乡镇福利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深入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三是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投资1000万元,完成城市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继续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天眼”工程,织密治安卡口和视频监控网络,强化武装巡逻,有力提升治安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造“平安梅河口”。加大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失职追责力度,严格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快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严守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道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作用,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创建“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建设法治梅河口。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年,市政府突出抓好底线民生,围绕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出行、上学、养老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重点实施10项民生工程: 

1、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投资20亿元,实施25个棚户区改造和6个旧城改造项目,安置居民6000户,面积50万平方米。 

2、实施新区路网建设工程。投资1.68亿元,实施河东大街、景阳路、华阳路等11条街路建设,投资6000万元新建华阳桥。 

3、实施农村水泥路改造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水泥路200公里。 

4、实施人民公园建设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设占地24万平方米,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群众活动场所。 

5、实施农村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7500万元,打造先进村150个。 

6、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资5000万元,新建6所乡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维修改造校舍16所,新建运动场9个。 

7、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投资420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旧房700户。 

8、实施乡镇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投资1400万元,对14所乡镇福利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9、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实施低保户重大疾病全额救助、困难群众子女上学补助政策。

10、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深入实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加大政策扶贫力度,实行贫困线与低保保障线“两线合一”,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一届政府必须以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形象取信于民,恪守为民之责,勇担发展重任,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用新状态干出新成效,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树立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贯穿政府工作的主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及公众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阳光用权,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打造“透明”、法治政府。 

二是勇于改革创新,千方百计破解难题。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推进改革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当前发展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路。要打破思维定式,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上寻求突破。面对深化改革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有新的办法。坚持用改革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市场的手段,在打破利益格局、扫清体制障碍、激发内生活力上寻求突破。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努力集聚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研发转化一批领先科技成果,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创新品牌,基本形成具有梅河口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三是持续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始终把职责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以战略思维、宽阔视野、大局情怀、历史担当,谋划和推进发展。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快谋划、快上手、快实施,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落实。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在全国、全省大势中捕捉发展机遇,把优势产业、重大项目、政策资源集聚到梅河口来。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督考合一”工作机制,严格绩效管理,严肃行政问责,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

四是坚决反对腐败,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强化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反腐倡廉。坚持干净用权,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减少自由裁量权。严控“三公”经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坚持以人为本,从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规划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入手,全面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面对全市62万人民的期待和厚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建成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