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 首页新区政务基础信息公开统计公报

关于梅河口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发布时间:2017-06-22 09:03: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关于梅河口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1年11月在梅河口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梅河口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的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预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0亿元,同比增长22.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30.4%,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0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0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0元,同比增长22.9%。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03.4亿元,同比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94.6亿元,同比增长25.1%。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47:43。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全年累计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5个,总投资323.6亿元,其中2011年计划投资191.7亿元。投资15亿元的弘美工业园、投资12亿元的丰生医药工业园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投入生产。新开工建设了曙光农牧工业园、肥肝罐头生产线、金刚水泥搅拌站等项目。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7户,实现产值247亿元,税金12.2亿元,能源、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0%,工业经济入库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7.7%,工业化率提高到37%。纳税超千万元以上企业发展到16户,其中纳税亿元以上企业3户。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设试点推进村1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发展到289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2万亩,标准化牧业小区发展到190个,清理林地还林面积14.7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13亿斤,农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乡镇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

(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商贸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场的培育完善。投资兴建了欧亚梅河口购物中心、中心农贸市场、恒益德仓储物流融资服务等建设项目。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2.6万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积极组织家电下乡和农机销售。加强家电以旧换新备案销售网点的监管力度,全年共审核以旧换新凭证8000余份,拉动销售近3000万元。在内需不断扩大的同时,外经贸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预计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其中出口完成5800万美元;新增外贸企业19户,总数达到125户。

(六)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不断增强。围绕提高区域中心城市承载能力,大力开展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梅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城市垃圾处理厂、河东新区路网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银河大街延伸段建设、旧城区改造工程有序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改造法院后侧、铁北加油站后侧等9处棚户区,改造面积9.52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建设廉租房5.2万平方米。投资1.93亿元,实施96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工程。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27个,建筑面积144.6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9.1平方米和24.9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预计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调整开发公益岗位321个。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8.8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4.75亿元;预计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4.4万人,年发放低保金85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万人次。改造农村泥草房1000户。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农民参合率分别达到95%和99.8%。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第五中学扩建工程,新建双兴中心校和李炉中心校教学楼,市医院住院部综合楼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竣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市田径运动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支撑发展的大项目较少,主导产业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乡镇财政实力不强。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可支配财力难以满足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大。四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企业效益增长缓慢。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超常规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让全市人民生活尽快达到中等城市水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是打基础、求突破、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壮大产业规模,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快发展和大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4亿元,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3.4亿元,增长30%,地方级财政收入13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55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22元,增长13%。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华能梅河口热电联产、中广核风力发电、四环制药、亚泰水泥等大项目,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5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超亿元项目50个以上。曙光农牧工业园、曙光生物制药、金宝药业中药抗病毒基地等一批大项目要竣工投产。二是做好项目跟踪工作。继续落实3000万元以上项目“市级领导、责任部门、综合部门、项目主体”四级包保责任制。集中部门力量,安排专人负责抓好新建项目的可研、环评、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等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前期准备。三是抓好项目引进工作。依托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谋划储备和运作包装一批大项目,主动与大企业、大财团、科研院所进行沟通衔接。同时,高起点规划建设开发区11.5平方公里新区工业园,重点实施5平方公里起步园区“九通一平”建设,加强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吸引更多企业到开发区投资。紧紧围绕长春、沈阳的产业发展链条,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延伸配套产业。对已达成意向和正在洽谈的项目积极跟踪推进,落实好审批、资金、土地等建设条件,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

(二)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升级。一是继续做大支柱和优势产业。围绕做强能源、医药、食品三个支柱产业和做优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两个优势产业,加快煤炭、石油、煤矸石等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整合果仁、大米、医药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新兴产业。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壮大企业规模总量,进一步整合果仁、大米等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酒精、鹅肥肝、渔具等产品的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支持梅河煤矿、弘业钢管、腾达铸管等企业实施扩能改造,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加快企业资本运营步伐,制定出台扶持企业上市指导意见,力争明年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并有10户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和筹划阶段。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推进企业的互惠互利合作。

(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5亿斤,发展经济作物14万亩,新增棚膜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15%以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牧业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扶持正方食品、曙光农牧、万家福食品、东林兔业等企业加快发展,新建省级牧业小区25个,实现牧业总产值32.8亿元,增长10%。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产业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突破330个,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25万亩,积极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66亿元。同时,全力支持山城、海龙、红梅、牛心顶四个特色镇建设,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环境,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饮水安全工程、村屯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一统河治理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亩,基本农田改造2万亩。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个、标准化卫生厕所3000座,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以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批示范村要率先达到标兵村或先进村标准。

(四)整体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开展“城市建设整体提升年”活动,新城整体开发建设带动老城整体改造提升,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城、园林城、卫生城和文明城。一是加快新城建设。投资4亿元开工建设新区路网三期工程,形成新区路网整体框架。实施新区高压线路整体迁移改造工程,建设新区热源项目,促进新区功能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房地产开发面积突破6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老城改造。投资2.3亿元改造梅河大街等主路和支次巷路43条,铺设人行步道方砖25万平方米,新安装和更换路灯300盏。在松江路民俗村东侧等7处地块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对福民二手车市场等17处城镇地块进行旧城区改建,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完成“暖房子”改造工程100万平方米。对154个居民小区进行环境改造,中心城区所有小区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并完成小区内排水和供水管网改造。实施辉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高标准完成南北环路绿化景观建设,打造靓丽环城生态风景线,不断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三是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构建灵活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完善城市管理办法,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五)继续提升商贸服务业。启动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以商贸物流业为重点,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消费性服务业。一是加快物流产业建设。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生产型物流,围绕区域商贸中心发展生活型物流。力争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五金商贸物流城、投资2.5亿元的万家福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同时,积极打造和引进电子商务及期货交易等现代物流业。欧亚梅河口购物中心、爱民佳苑再就业市场竣工投入运营;开工建设长白山建材城三期工程,实施松江路农贸市场改造。二是扩大外经贸工作。有效整合果仁资源,积极争取国家级松籽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果仁行业规模化经营、规范化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增长20%以上。继续推进国有商业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解决职工各类保险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六)保障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努力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群众。一是大力促进劳动就业。全力开发就业岗位,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1.6万个,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11万人。全面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技能培训1.2万人。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100%。不断完善社会救助设施,开工建设梅河口市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和殡仪服务中心,扩建市福利服务中心,新建市儿童福利院。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价格监控水平,缓解和疏导价格矛盾,关注民生价格,保证市场稳定、供应充足。三是加强教育和人才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000人以上。实施五中、第三实验小学、解放小学和乡镇学校、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全面做好卫生和人口工作。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行公立医院改革,着力提高医院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享受医改成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五是推进文化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举办各类文艺演出90场以上,举办全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第四届全民健身展示大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新建、改造14个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力争全面实现达标。

各位代表,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为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