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 首页新区政务基础信息公开统计公报

关于梅河口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17-06-22 09:06: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关于梅河口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3年12月19日在梅河口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梅河口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汤培成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人大八届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克服经济不利影响,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33.8亿元,增长28%;地方级财政收入21.8亿元,增长3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36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0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0元,增长14%。

项目建设有效开展。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建设了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立了中梅产业发展基金。全年,开工建设项目3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15亿元的四环制药药品生产基地项目完成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的阜康热电二期扩建项目、投资2亿元的吉林振澳脑苷肌肽生产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推进投资1.5亿元的OLED发光材料、投资1.2亿元的万通梅河药业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

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医药、食品、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36亿元,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4%。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0户,实现产值451亿元、增长22%,销售收入438亿元、增长23%,利润28亿元、增长24%,税金27亿元、增长20%。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达到1870户,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3.4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9.5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2亿元、增长26%,增加值151亿元、增长24%。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21平方公里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33平方公里南山生态城总体规划、28平方公里现代物流港概念性规划。实施了新区路网、辉发河景观带、长白山植物园、人民大街水系等重点工程。对26条道路、5条龙须沟、99个居民小区及附属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对70栋老旧住宅实施“暖房子”改造。改造棚户区33万平方米,解决了5540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农村面貌显著提升。发展特色经济作物12万亩,新增棚膜蔬菜1067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4亿斤。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02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万亩,集约化率达到19%。实施了村部、广场、水泥路、边沟围墙建设以及绿化美化工程,建成标兵村22个,新增15个;先进村128个,新增93个;其余村全部建成达标村。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抓好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城乡居民参保达到13.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在乡农民参合率达到100%。扩大低保户重大疾病全额救助范围,27种重大疾病的低保户实现医疗费用100%报销,救助1233人次,救助资金847万元。加强教育、卫生、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28所、乡镇卫生院6所、村卫生室224个,建成了失能半失能福利服务中心,解决了260名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荣获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二是项目建设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三是现代农业差距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4年,要全面开展“改革年”活动,抢抓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机遇,大胆探索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立足“三个站位”,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生态兴市”战略,做大项目,做大产业,做大总量,做大城市,让城乡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努力把梅河口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充满活力的中等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达到3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达到38.9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5%,达到2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到26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5%,达到2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到1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121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23880元;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6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个百分点。

为实现2014年国民经济和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6个以上。重点推进投资9亿元的吉林津祥制药冻干粉针生产线(四环二期)、投资8亿元的吉林金宝药业生物医药工业园、投资3亿元的吉林津冯制药心脑血管OTC药物生产线、投资2亿元的跃兴砂轮异地改造、投资2亿元的依华渔具渔轮和渔饵生产线、投资1亿元的吉林长舜制药大输液生产线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招商引资的示范平台。做好重大产业项目深度谋划,全年储备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

(二)推动产业优化提升。围绕“三强两优一大”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生物产业、物联网、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形成各产业竞相发展的新优势、多产业均衡支撑的新格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0户,实现产值542亿元,销售收入526亿元,利润33亿元,税金32亿元,均增长20%。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8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783亿元,增长28%;税金32.7亿元,增长26%;增加值201亿元,增长33%。

(三)完善城市建设管理。要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启动投资15亿元的南山生态城起步区、投资2.5亿元的人民公园和投资2.3亿元的体育馆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金鼎路、黄海路、民安路、天河街;推进长白山植物园、银河大街东段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危房和棚户区改造,拆迁改造棚户区14个,改造安置面积51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5000平方米;对铁北等区域老旧住宅进行“暖房子”工程全面改造,改造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大城市监管力度,加快指挥大厅建设,把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交通管理以及环境保洁纳入平台管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城市智能管理网络系统。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发展,围绕乡镇区位特色和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棚模蔬菜、畜牧养殖、绿优水稻、食用菌、中草药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7万亩,新发展棚膜蔬菜示范区3个,新增棚膜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实施辉发河防洪灌溉综合治理工程、15.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工程、42座小II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代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和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建成标兵村40个,先进村172个。解决好大气污染、化肥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

(五)加快发展商贸物流。要围绕建设吉林省东南部商贸物流中心,把物流产业作为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开展现代物流港招商推介,力争引进战略投资者,启动一期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河东新区商业网点布局,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现代物流产业。扶持欧亚购物中心、中联商厦、东方家居等大型商场和商业步行街向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加大果仁、酒精、肥肝、渔具等产品的出口规模,全年外贸进出口企业发展到155户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

(六)加快发展社会民生。努力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年人均分别达到3200元和2140元。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大病救助报销比例。健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启动教育园区、中医院异地新建一期工程、6所中心校(幼儿园)综合楼、外国语学校及第三实验小学标准化操场、儿童福利院新建工程,完成15所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完成镇(社区)文化站、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推进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