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 首页新区政务基础信息公开统计公报

关于2015年梅河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22 11:14: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尊敬的晓军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报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扩权强县改革各项政策,积极应对新变化,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7.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40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00元,增长8.5%。在2014年县域考评中,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 

(一)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37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增长13.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开工建设了投资6亿元的四环制药胰岛素中试车间、投资5.5亿元的金宝药业抗艾滋病毒生产线、投资5.3亿元的果仁加工仓储监管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A型)、总投资9亿元的北部新城棚户区改造,迎接了全省重大项目巡检。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8:49: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0户,预计实现产值600亿元、增长13%,增加值155亿元、增长9%,销售收入581亿元、增长13%,利润33亿元、增长7%,税金31.5亿元、增长5%。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9亿元、增加值192亿元,分别增长15%11%。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5项,完成投资105亿元,增长20% 

(三)城建品位显著提高。继续深化老城改造,投资1.65亿元完成铁北区域老旧小区“暖房子”改造工程;投资4245万元改造二次供水管网;投资1950万元整体改造铁北体育场、硬化铺装老旧小区50个。投资6000万元实施街路建设工程;投资3400万元实施绿化美化和辉发河景观带提升及大观亭重建工程,投资1600万元新建高标准水洗公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绿化美化和景观建设水平。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持续改善。 

(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6%;牧业总产值52.9亿元,增长5%;乡镇本级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6%;粮食产量稳定在14.9亿斤阶段性水平。种植绿优水稻45万亩、优质玉米93万亩、经济作物12万亩。新增棚膜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60个,认定注册家庭农场36个,新增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5.6万亩。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亿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15项,改造高标准农田7.8万亩。 

 ()改革工作稳步实施。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重点改革事项18项。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承接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97项,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平均办理时限缩短到4.5天。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政府权力清单,保留政府部门行政职权3273项;全面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审批项目由原有的451项缩减到244项,减少46% 

    (六)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投资91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提高城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90元和每人每年2860元。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承办、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 

2015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梅河口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倍,年均增长12.8%。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7倍,年均增长22.3%;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倍,年均增长14.8%。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由全省县市第4位跃升到第1位。2011年以来,共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1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2亿元,年均增长20.3%。与2011年末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41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8% 

“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40亿元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投资13亿元同步推进老城改造。规划了工业新城、南山生态城和现代物流港“两城一港”项目,城市发展空间由81平方公里扩展到120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口,具备了承载投资50亿元、100亿元大项目的能力。建成区面积由21.6平方公里拓展到30.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26%提高到4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09平方米提高到12.8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3%,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年均分别增长9.9%17%,是“十一五”期末的1.6倍和2.2倍。粮食产量达到15亿斤,比“十一五”期末增产2.6亿斤。土地规模集约经营面积达到42.6万亩、集约化率27%,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2.3万亩、提高13.7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5%,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3.8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大疾病救助政策,患癌症、尿毒症等27种重大疾病的低保户实现医疗费用100%报销,累计救助10347人次,救助资金1642万元。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37亿元改造棚户区84131万平方米。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高中升学率位居全省前列。强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亿元改造和新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4.6万平方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在全省县市中首个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建立市、乡、村三级信访维稳网络,常态化市级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化解工作,200余件信访积案得到彻底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较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发展亮点也不断呈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转型任务依然是重中之重;二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改革创新的魄力还不够,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完成明年目标任务。 

二、“十三五”及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我市建成中等城市的冲刺阶段。全市上下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我省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以及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等重大战略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以深化改革凝聚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活力,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全面增强我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梅河口打造成全省县域发展的领头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全会的部署要求,“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为总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转型升级主线,坚持不懈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坚定完成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任务的信心,坚定成为全省发展格局中重要增长极的信心,坚定建成中等城市的信心,努力建设实力梅河口、活力梅河口、法治梅河口和幸福梅河口。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实力保持县域领跑。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县级水平、达到地级标准,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4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工业、商贸物流、休闲养老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四大产业园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4%。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以上。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目标,努力争创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城、园林城。建立完善城市建设多元投融资体系,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配套完善路桥、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和吸纳能力。深化城市管理,建立起与中等城市相适应的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市场化运作等管理模式,打造全国县域城市管理示范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基本形成中等城市的规模、功能和承载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7%以上。加大燃煤锅炉撤并改造和秸秆焚烧管控力度,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40天。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污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进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 

——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到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69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8600元,年均增长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5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加快社会事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省内县级一流、达到省级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区域文体中心。城乡卫生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到2018年末现有16个贫困村13254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完全脱贫。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8亿元,增长9%;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分别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亿元,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50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50元,增长8.5%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项目400个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1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40个以上。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突出“五个生成”,抓好项目谋划储备。三是强化招商措施,提高招商质量。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领头羊作用,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制定出台重点产业扶持政策,设立发展引导资金,对重点产业给予扶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全要素发展,推动产业集群集聚。 

(二)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60亿元、增加值170亿元、销售收入639亿元,分别增长10%;实现利润34.7亿元、税金33亿元,分别增长5%。一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做优做精食品产业。同时,要统筹抓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10项,完成投资140亿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资3000万元在开发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内。三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充分发挥“政银企保”融资平台作用,全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50亿元以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助保金池”担保能力,担保额度扩大到1.8亿元。 

(三)着力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统筹新老城区协调发展,进一步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推动城市转型升级。一是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工程,打造利民便捷交通。二是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科学编制“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量。三是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打造全国县域城市管理示范市为目标,通过网格化巡查、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注重人性化管理,把做好城市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起来,以市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6亿元,增长4%;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阶段性水平。一是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新发展棚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9300亩;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个,畜禽发展总量达到3312万头(只)。二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1.9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2万亩。积极推进城镇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力争纳入国家投资计划。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所有示范村、达标村都要在道路、村部、文体广场、安全饮水、环境改造等功能载体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     

(五)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8%。一是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立足把商贸物流产业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亿元,增长10%。二是大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以建设进出长白山区的全域旅游节点城市为目标,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市旅游业总产值达到6.26亿元,同比增长15%。三是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建立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服务管理,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理念,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化运营。 

(六)抓好深化改革工作。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权下放后的监管服务机制,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投资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适时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大城管”格局。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完成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深化山城镇扩权强镇改革,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发挥经济强镇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 

(七)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推进社会事业现代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提档升级。完成教育园区规划编制,着力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二是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围绕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着力推进区域文体中心建设,启动文化体育产业城项目。继续做好档案、气象、人防、老龄、妇联、残联、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 

(八)抓好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不断提升就业水平。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三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是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依法有序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坚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水平,坚决杜绝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常委,我们决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狠抓落实,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全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