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6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9%;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8.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5亿元,增长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20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80元,增长8.5%。在2015年全省县域考评中,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
(一)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各类项目400个以上,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13%。重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投资200亿元的工业新城和总投资10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两上超百亿大项目全面开建设。投资7.5亿元的农产品物流城,投资5.5亿元的金宝药业地拉韦啶药品生产线,投资3亿元的弘美脑蛋白水解片生产线,投资1.45亿元的冠林土特产休闲食品生产线,投资1.2亿元的跃兴砂轮异地搬迁改扩建等项目即将竣工投入生产和运营。启动实施了投资10亿元的南山生态城现代农业示范区起步区、投资7.5亿元的步长医药工业园、投资5亿元的医药包装产业园等大项目。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8:48.9:43.3。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5户,实现产值685亿元、增加值170亿元,均增长10%。医药工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13%;增加值86亿元,增长8%。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9亿元,增长10%;增加值212亿元,增长9.9%。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5项,完成投资125亿元,增长12%。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39户,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增长12%。
(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6亿元,增长4%;粮食产量达到16.4亿斤。种植绿优水稻45.6万亩、优质玉米92万亩、经济作物14万亩。新增棚膜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8个,认定注册家庭农场28个,新增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6.4万亩。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农田水利项目6项,投资1.9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累计投资1.8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城建品位显著提高。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改造工程,投资5.4亿元实施爱民路东侧地块等9个棚户区改造;投资3780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2400户。投资2.78亿元新建续建河东大街、万隆大街、梧桐路等9条街路4.42公里。投资3760万元实施辉发河湿地及街路、广场绿化改造;投资1513万元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投资1770万元硬化改造老旧住宅小区217个。投资2150万元新建高标准水洗公厕16座、钢结构公厕10座、旱厕10座。投资7036万元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2公里;开工建设投资8155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改造工程。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持续改善。
(五)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围绕加快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中心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启动投资30亿元的康美医疗健康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投资4400万元的中医院异地新建和投资1200万元的重大疾病防治综合项目。投资6500万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占地2平方公里的教育园区完成规划选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投资1.2亿元的综合体育馆、投资1.7亿元的乒乓球馆、网球馆、滑冰馆和游泳馆,以及投资4亿元的文化中心即将竣工。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5万人,参保率96.5%。加大城乡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发放低保救助金5910万元、医疗救助金882.9万元。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预计7个贫困村、572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承办、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残联、审计、科技、人防、档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2016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过去的五年,是梅河口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与2011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倍,年均增长1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0亿元,年均增长17%。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由全省县市第4位跃升到第1位并连续3年保持排头兵位置。
过去的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2011年增加46户,总产值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9%;增加值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总量连续3年保持全省县市第1位。累计实施扩能改造项目424个,完成投资301亿元。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金宝药业在创业板上市,依华渔具、正方农牧在新三板挂牌。开发区被评为“吉林省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0.34倍,年均增长6%,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阶段性水平,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0.8倍,年均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累计投资22亿元用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投资13亿元实施老城改造,建成18公里辉发河湿地公园和长白山植物园,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1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23.7%提高到4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7.7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全力推进“四城联创”,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和全国“最美中国·最美城镇”荣誉称号,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累计投资28.7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工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围绕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就医、上学等实际问题,实施重点民生工程44项,完成投资87亿元。改造棚户区129万平方米,2.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和改造医疗教育基础设施16.6万平方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建成全省第一所公办失能半失能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第一家民办回族养老机构,第一所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护中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是2011年的1.8倍和2.3倍;在全省率先实施低保户重大疾病全额救助政策,救助病种从5种扩大到27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倍。科技、文化、体育、档案、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被评为全国安全建设先进市、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市。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较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发展亮点也不断呈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质量和效益不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拉动力不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二是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创新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三是城市综合承载力亟待提升,城市规模、公共服务、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四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乡镇财政实力不强、收入增长缓慢;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强。上述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完成明年目标任务。
二、未来五年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必须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我省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以及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等重大战略的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以深化改革凝聚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释放发展活力,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全面增强我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梅河口打造成全省县域发展的领头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五”战略部署,坚定完成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目标任务的信心,坚定成为全省发展格局中重要增长极的信心,坚定建成中等城市的信心,实施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开放带动、区域协作、人才兴市“五大战略”,提升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全面推进产业提升、社会事业现代化、名城创建、农业攻坚、民生提标“五项工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实力、活力、法治、幸福梅河口。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加坚实。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3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排头兵位置。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规模化逐步扩大、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到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3:49。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工业、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1年,农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年均增长4%。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到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9%。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目标,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扶持力度,城镇体系不断健全,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建成美丽乡村50个以上、美丽庭院1.4万户、干净人家7万户。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二级以上标准超过290天。生活用水供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用水量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140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93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370元,年均增长8.5%以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筑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4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6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70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项目450个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增长13%,其中超亿元项目45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一是全力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和软实力。加快推进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招商项目创造良好硬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分产业制定落户园区项目扶持政策。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突出新常态下招商方式转型,注重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要素匹配、服务提升,全力构筑招商引资新优势。全年力争引进域外资金项目65个,完成投资170亿元。三是健全项目推进制度。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实地巡检制度,落实市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全程包保责任制,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53亿元、增加值187亿元,分别增长10%。一是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年实施技改投入比上年增长12%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二是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工业项目达到280项,完成投资223亿元,增长13%。三是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通过财政贴息、向上争取、“政银企保”等措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全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60亿元以上。
(三)着力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的中等城市,深入开展名城创建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工程,打造利民便捷交通。二是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完成住房规划编制,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对辉发路与万隆大街交汇处北侧等25个地块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城市花园东侧等6个地块实施旧城区改建。三是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细化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编制城市管理标准细则。从严整治不文明现象,弘扬公序良俗,促进市容环境整体提升。严格城市管理,保持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高压态势。
(四)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9亿元,增长4%。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全年新发展棚膜蔬菜3500亩、中药材2万亩,新增食用菌500万袋;新建棚膜蔬菜示范区2个;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个,畜禽发展总量达到3482万头(只)。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新建“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3个。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新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户,总数达到320户,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80亿元。三是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资2.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4.3万亩。投资1.32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四是着力提升农村环境。科学合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行标兵村动态管理,打造先进村150个,303个村全部达到先进村以上标准。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水泥路200公里。
(五)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6%。一是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升级。围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完成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增长10%。二是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六)着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实施社会事业现代化工程,加快推进全省县级一流、达到省级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中心医院和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努力提升乡村医疗一体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综合保障能力。二是全力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教育园区建设步伐,引进社会资本整合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继续加强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完善体育公园设施,积极做好新建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
(七)抓好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切实抓好就业工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统筹城乡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全部脱贫。三是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加强公安信息建设与应用,全力打造“平安梅河口”。依法有序抓好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创建“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狠抓落实,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全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