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 首页新区政务基础信息公开统计公报

关于梅河口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07 16:12: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抓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争创全国先进水平两条主线不动摇,围绕人代会年初确定的年度计划目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呈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5:40:55。全口径财政收入40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增长14%,增加值79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8%。全国“四个百强”实现升级进位,其中:全国综合实力百强由99位上升到93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由94位上升到9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由91位上升到88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由77位上升到66位,首次入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位列第91位。

(一)项目建设再创佳绩。红星美凯龙、中如建工、蓝城集团、世基集团投资项目顺利推进;成功引进新加坡三达膜科技、新山海源、华谊兄弟启明东方、青岛双星集团、河南孝之源、天衡药物研究院等行业领军企业;四环制药、步长药业持续投资上项目。纳入全省“三早”行动集中开工活动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7个,其中:产业类项目达到67%。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6亿元,增长41%,在全省名列前茅;实际利用外资8750万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5%。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业类项目比重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加大主导产业扶持力度,兑付主导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1亿元,主导产业经济贡献率超过70%。医药健康产业。开工建设了投资10亿元的四环医药固体制剂、投资5亿元的泽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和投资3亿元的紫鑫盛田药业异地新建等项目。全年,医药健康产业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0%。食品加工产业。阜康酒精燃料乙醇、长兴源营养大米、保兴泉山泉水等项目竣工投产。荣获“中国松子美食地标城市”“中国皇粮御米之乡”等荣誉称号,列入“中餐地域特色美食名录”,梅河口108道松子美食获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梅河大米被认定为“吉林老字号”。全年规上食品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60亿元,增长25%。商贸物流产业。梅河口电商产业园暨丽水?梅河口电商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投入运营,居然之家、丽水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正式营业。开工建设投资1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投资3亿元的欧亚二期项目。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十佳典型县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8%。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内温泉酒店及爨街美食不夜城正式运营。开工建设了投资100亿元的蓝城桃李春风啤酒小镇、投资100亿元的教育小镇、投资3亿元的万人体育场等项目。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0亿元。

(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2.13亿元,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绿优水稻45万亩、优质玉米90.7万亩、红松矮化果林8000亩,在全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评比中位列第1名。实施“百村示范”工程,投资9000万元,打造示范村85个,建设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新增“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万户,“星级户”占农村总户数的9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全面落实“河长制”,打造“最美河湖”20段。深入推进城乡垃圾收储运一体化,新建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垃圾处理中转站。投资1450万元,改造农村厕所5063个,被确定为国家级农厕改造示范点。投资1.15亿元,整治“畅返不畅”农村公路442公里,改造危桥2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四)城市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投资1.7亿元,新建续建景阳路、华阳路及建国路延长线等11条街路,对南北环路进行拓宽改造,城市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投资2.5亿元,实施“引龙入梅”输水管线复线工程,铺装输水管线40公里,新增日供水能力10万吨。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供热、燃气管网80公里,免费安装户用燃气报警器7.1万户。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投资11.6亿元,实施3个城市棚户区地块和梅河煤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棚户区居民3611户,改造农村危房340户。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1.3亿元,建设花园24处,绿化街路37条,新建绿地喷淋系统20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5.7%以上,完成国家园林城市检查验收。开展水源地保护攻坚行动,千余名干部群众连续奋战6昼夜,收回被侵占土地1.2万亩,建设保护区围栏50公里,水源地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封闭管理,从根本上保障了饮水安全。投资1.2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河湖连通体系;实施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完成城区3条龙须沟改造;积极推进秸秆离田、秸秆还田,推广秸秆固化燃料技术,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稳步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理,着力解决一批涉及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以社会事业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增强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区域医疗中心,康美医疗健康中心医药物流和医疗教育版块投入运营,医疗和康养版块进入内装饰阶段,启动投资2.5亿元的天宝园林式医疗园区(一期)项目。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65个,开展上门服务15.5万人次;积极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市,完成国家考核评估。区域教育中心,投资1.85亿元,新建第五实验小学和4所学校教学综合楼,新建扩建幼儿园7所,维修改造校园校舍39所,铺设草坪2.4万平方米。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新招聘教师400人;实施“杰出校长培养工程”,培训校长后备人选72名。区域文体中心,成功举办2019年“开拓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预赛)两大国家级乒乓球赛事和“阜康2019年梅河口国际半程马拉松”,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40余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演出400余场次;开展“小学生体育课进场馆”“海豚计划”等活动,受益学生达到2万余人次。

(六)民生保障不断增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16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累计脱贫2191户4092人,贫困发生率由1.3%下降为0.05%。公交综合停车场和出租车之家建成投入使用,开通市内3条免费公交线路。建设近万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梅河口市残疾人联合会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低于省标2个百分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打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行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席位制”包保制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黑除恶成效评价位居全省县(市、区)第1位。

(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释放政策红利3.9亿元,投资类重点项目建设期间实现“零收费”。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走访企业841户,有效解决问题204个。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实现“权责清单之外无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152项,占96%,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材料减少60%。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组建项目服务中心,重点项目实现全流程跟踪服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各项任务,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法治梅河口建设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56件,满意率达到100%。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计划生育、老龄、审计、科技、统计、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动能培育还需加力提速;二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层次不高,集聚度不够,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开局之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北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六个先行示范”、建设“四个区域中心”,确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梅河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工业总产值增长14%、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一)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先行示范。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行政等各领域全方位高层次探索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主体作用,科学整合现有省级开发区,着力在“高”和“新”上下功夫,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扎实推进乡镇(街)“扩权赋能”,全力做好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创新理念推进城区扩容,逐步将城区周边乡镇纳入城市行政管理范围。在全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从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深入推进最彻底的“放管服”改革,探索并完善推行重大项目“容缺承诺制”,实现重大工程项目开工“零等待”。深化领导干部包企业的体制机制,建立一包到底的全链条、无死角的常态化包保机制。

(二)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先行示范。突出抓好招商和项目谋划。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专业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提高招商效率和项目质量,做到项目招商与项目落地服务无缝对接,推动更多合作项目顺利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全力推动工业向集群化、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把开发区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集中力量推进开发区建设,高标准编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规划、开发区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市区一体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围绕培育发展新产业,用国家级专家团队,编制特医食品、医疗器械、静脉环保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特医食品产业,启动四环制药特医食品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投资3亿元的吉林麦孚营养科技特医食品项目,依托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和大健康产业协会,引进特医食品企业落户。医疗器械产业,启动投资1亿元的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依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开展园区招商,引进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企业入驻。静脉环保产业,泽盛环保项目投入运营,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启动投资5亿元的双星集团废旧橡胶绿色生态产业化项目、3.6亿元的新三达膜项目。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国能生物秸秆发电异地新建和投资3亿元的秸秆制气项目。适时启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绿色精细化工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办法,根据招商引资成效,对引资人和引资机构实施奖励激励,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全员发动、全员出动,跑遍全国、走遍世界,主动对接优质企业项目,精准招商,引进更多项目落地,实现开发区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推动酒精、松子、大米、啤酒等优势产品上量长链,规上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0亿元。依托现有酒精产业资源优势,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引进四川泸州老窖建设中高端白酒生产基地。纳德国际、弘越果仁深加工项目投产;依托渤商所现货贸易平台,实现松子国际产销一体化,为打造世界松子之都奠定基础。加大“梅河臻品”区域公共品牌线上线下推广力度,深耕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四大主销区。完成“皇粮御米”商标注册,扩大梅河大米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蓝城桃里春风啤酒小镇啤酒加工坊投入生产。 引进品牌食品加工企业,发展餐桌食品、休闲食品、食品辅料等特色食品,逐步形成辐射东北、京津冀的餐桌食品生产基地。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影响力。商贸物流产业,完成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主体工程,欧亚二期开业运营。落实商贸企业扶持政策,促进商贸市场加快发展。电商产业园区“双创”大厦投入运营,开工建设电商仓储物流项目;完善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引进现代物流企业,谋划建设大型冷链物流、飞地海产品等物流集散地。依托青田侨乡进口商品城,建设东北亚欧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深化与渤商所合作,建设“P2C产业国际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松子、大米、木材、医药等商品进出口贸易,打造服务东三省、辐射东北亚的“区域现货贸易市场”。 培育发展夜经济。提升爨街美食不夜城活跃度,抓好海龙湖十里铺业态培育,加大108道松子美食宴推广力度,举办第三届啤酒节、首届美食节,打造健康美食城;开发海龙湖夜游,打造冰灯展等冰雪夜场项目;设立山水广场夜市,吸引游客集聚;完善夜经济配套服务,优化免费公交线路设置,延长公交运营及商业综合体、景区景点夜间营业时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配套扶持政策,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扶持资金。加大旅游产品研发,高标准打造旅游特色品牌。蓝城桃李春风啤酒小镇温泉度假酒店、商业餐饮街和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啤酒梦幻城、生活美学馆对外开放。长白山植物园晋升4A级景区。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继续开展乡镇企事业单位燃煤小锅炉撤并改造、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扩大秸秆禁烧区范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河东新区污水处理厂;投资1000万元,组织开展城市雨污管网普查和改造方案设计;整治砂轮厂平房区水塘,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严格落实“河长制”,打造高标准“最美河湖”23段,建立全省首家“河湖长”培训现场实践教学基地;编制实施《辉发河流域辖区段水环境总体达标规划》,强化源头治理管控,确保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深入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投资2000万元治理营胜煤矿1200亩采煤沉陷区。

(四)在社会建设上先行示范。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高质量完成剩余83户162人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四不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因人因户落实长期帮扶举措和政策。加大脱贫监测户帮扶力度,切实解决重病、重残和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日常管理问题,做好兜底保障。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规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等事情办实办好。继续实施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棚户区居民2100户。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就业帮扶,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教师、医生、公职人员等群体绩效收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每人每年达到4140元。深入开展“清欠保支”专项行动,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建设“电子医保”平台,实现医保业务“掌上办”。推进智能化封闭式公交站建设,新增7条城区免费公交线路。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对入学新生统一进行体检;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诊疗服务、教育培训体系,打造集心理咨询、康复、诊疗、培训于一体的东北亚青少年心理康复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市民食堂试点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构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

(五)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工程,新建示范村100个,择优打造引领村5个,辐射带动全市所有村屯面貌整体提升。推进“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提标扩面,新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农村常住户全部达到“星级户”标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1.5万个。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市、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争取资金1.85亿元,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1.4万亩。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培育壮大梅河大米、食用菌等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特色产业专业镇3个、专业村10个,争创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广“乡村旅游+精品农业”新模式,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基地5个。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8万亩。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借助与丽水对口合作机遇,探索创建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基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房地一体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农宅合作社和城乡合作建房试点。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扩大林权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实现“活树变活钱、资产变资本”。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登记赋码,规范集体资产监管和运营。

(六)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先行示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大生态、大环境”发展理念,坚持城市拓展与园林绿化同步建设。严格新建项目绿化审批和验收,鼓励现有住宅小区、企业园区、学校校区提高绿化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6平方米。完成林地清收还林1000亩,新增红松矮化果林1万亩,造林补植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投资1.1亿元,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河湖连通,打造“北方威尼斯”,绘就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画卷。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按照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定位,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将城郊乡镇区片划入城区管理,扩大城区面积,增加城市人口。新建续建街路15条,开工建设普阳桥。投资2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规范物业管理,实现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个、公交首末站1个;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集星级酒店、高端写字楼、公寓和商业配套于一体的中如总部大厦,打造城市新地标。建设长白山植物园水洗公厕3座。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四辽梅通”高速铁路和民航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坚持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综合整治,实现城市管理无死角、全覆盖。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大力弘扬创城精神,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公众参与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