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黑土地保护战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5月7日,副镇长林莉带领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督导检查玉米保护性耕作及深翻增施有机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春耕生产与地力提升“双推进”。
一、聚焦技术落地,护航耕作质量
检查组现场观摩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播种作业。搭载智能监测系统的免耕播种机高效运作,一次性完成碎秆、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农技工作人员介绍,该技术通过增加秸秆覆盖,减少土壤扰动,进而增强土地可持续生产力。通过现场指导农户结合地势、种植规模,因地制宜选择播种模式和适用的机械设备,并协助驾驶员根据土壤墒情调试播种深度、镇压力度、监测设备角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作业3040亩。
二、鼓励增施有机肥,夯实增产根基
检查组重点核查了有机肥施用量与深翻深度。农技工作人员介绍,旱田深翻深度达30—35厘米,水田翻耙深度达25—30厘米,可打破犁底层、埋覆秸秆,配合增施有机肥(每公顷1150公斤),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层结构。当前,全镇已累计完成深翻+有机肥5920亩,免费发放有机肥495吨,覆盖8个村,惠及55余农户,今年辅助农业农村局落实任务1570亩,预计五月中旬全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完成6559.31亩,超额完成189.31亩。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农机作业轨迹与深度,确保技术规范落实。副镇长林莉指出,需加强深翻+增施有机肥技术指导,并把好农机关,确保惠农资源精准落地。
三、问需于民,以案促改提质效
副镇长林莉随机走访农户,听取项目参与反馈。农户表示:“往年春耕费时费力,现在机械一条龙作业,省工又节肥!”据吉林省农科院数据,深翻+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可使玉米亩产提升1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20%,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从秸秆覆盖到深翻养地,从政策引导到科技支撑,我镇正以务实举措守护黑土地,书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篇章。未来,山城镇将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以科技深耕与精细管理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奋力谱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博)
初审:马赫 复审:赵静茹 终审:费红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