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government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首页新区政务政策文件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河口市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

梅政办明电〔2020〕9号

发布时间:2020-05-14 14:44:00 来源:
字号: 打印 微信 微博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驻梅有关单位: 

《梅河口市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梅河口市2020年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和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专题会议讲话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预案》的通知(农农发〔2020〕1号)和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0年吉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吉农农发〔2020〕8号)的要求,为做好我市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加大监测预警力度,确保在发生草地贪夜蛾为害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防控处置措施,保障我市粮食及农业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防控预案。 

一、2020年草地贪夜蛾发生态势 

草地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我国,在西南和华南等20多个省份发生,危害面积达240万亩左右。今年发生期比去年提早2个月左右,发生代次增加,过渡区防控压力增大,迁入我省的可能性较大。草地贪夜蛾是外来新害虫,来得快,危害大,主要危害玉米等高秆作物,我市今年玉米播种面积100万亩,占耕地面积64.3%,若不有效防控,一旦发生成灾,损失不可设想。同时,该虫极有可能向水稻等其他作物转移危害。 

二、防控策略及目标任务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早发现、早防治”的防控策略,按照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全面监测、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全力扑杀。结合生物生态控制,利用理化诱杀控制成虫种群数量,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季节,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二)防控目标。 

结合全省重点防范区现状,我市在防控上要实现“两个确保”: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三)防控任务。 

做好监测调查,及时监测虫情发生动态,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实现全覆盖。 

三、防控技术措施 

按照全面监测、全力扑杀,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要求,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控,结合生物生态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一)加强监测预报。 

调动农技人员、植保专业组织和农民技术力量,全面开展大田幼虫普查,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虫情,为开展应急防治争取主动权,谨防贻误防治最佳时机,造成大面积暴发和危害。 

1.加密布设监测点。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规律和危害特点,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等监测设备,定点定时定向调查,全面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迁飞和发生消长动态。全市计划布设1个测报灯、4个杀虫灯、1818套性诱捕器,每个村至少6套性诱捕器。 

2.全面做好田间调查。以玉米为重点,组织市、乡镇两级植保技术人员,在草地贪夜蛾发生期,定人定点定田,每3天开展一次系统观测,重点掌握成虫高峰、产卵数量、幼虫密度和被害株率等。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穗期,组织乡镇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合作社、专业化防控服务组织,及时开展大田普查,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严格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虫情报告制度,继续执行首次查见当天即报,已发生区“一周两报”制度,4—9月份,通过“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时填报监测调查数据和防控进展情况,实现“一盘棋”调度、实时共享、挂图作战。 

4.及时发布虫情预报。安排专人负责虫情调查上报,及时准确掌握虫情信息。从5月20日起,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实行日巡查日报告制度,每日向省里报告草地贪夜蛾监测情况。根据虫情监测情况及时发布预报和警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指导科学防控。 

(二)优化关键技术措施。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控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1.理化诱控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生物防控技术。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早期预防幼虫,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3.科学用药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重点关注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针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农业农村部推荐使用的应急农药品种分为四类,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药剂,按要求推荐使用。 

(三)适时开展应急防治。 

根据草地贪夜蛾暴发危害预警,对粮食生产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区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1.发布虫情预警。一旦发现草地贪夜蛾虫情,各级植保机构要立即发布虫情预警信息,报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上级植保机构;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将预警信息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 

2.储备防治物资。根据应急防治需要,按照应急防治药剂推荐目录,各地要储备必要的药剂和器械等防治物资。同时,指导农药、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做好生产供应。加大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3.组织应急队伍。各地要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积极组建和培育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伍,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和水平。 

4.实施应急防治。在发生面积大、虫口密度高、扩散势头猛、成灾威胁大的区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划定应急防治范围和面积,调集防治队伍,组织开展应急防治行动,严防大面积暴发成灾。 

四、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应急管理、气象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控预案,统一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指挥调度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召开动员部署会,安排布置监测防控工作;组织动员各乡镇(街)、农民和社会力量自觉参与草地贪夜蛾防控,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综合协调、情况调度等日常工作。在草地贪夜蛾发生的关键时期,组织召开现场会,派出督导组赴重点区域调研指导,推进防控任务落实。各乡镇(街)也要成立草地贪夜防控工作组,成立工作专班,抓好各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防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见效。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相关工作。 

(二)加强资金保障。 

根据今年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任务和防虫害保丰收的要求,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相关防控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安排资金支持做好病虫调查监测和技术培训。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要做好资金使用和拨付,对中央和省下达的资金,按要求组织开展设备采购、虫情监测、技术培训、统防统治补助等,严禁截留和挪用。市财政局也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控药剂、器械等物资储备以及监测、防治、培训等经费,各乡镇(街)也要安排防控经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加强技术保障。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梅河口市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统防统治、抗性监测和技术指导,对害虫灾变规律、监测防控等亟需技术,开展会商研究。我们要加强与省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指导组联系,加强技术交流,协同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的信息交换与防控技术交流,促进区域协作联防。专家组要适时开展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和科普讲座,编发防控技术手册,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在防治关键时期,专家指导组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农民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附件:1.梅河口市草地贪夜蛾防控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用药推荐名单 

责任编辑: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