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政办发〔2025〕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驻梅有关单位:
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部署,有机衔接《梅河新区(梅河口市)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梅新区发〔2025〕4号),立足食品产业现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等方式,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全面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全方位集群发展链条
(一)推进产业转型。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聚焦特色细分领域,实现多元化产品矩阵,打造食品工业产业集群。深耕果仁产业,依托果仁产业基础,创建“梅河口松子”区域品牌,推动果仁企业向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转型,巩固“亚洲最大的树生果仁加工集散地”“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地位;拓展大米产业,打造梅河口大米产业集群,提高稻米加工能力,扩大梅河口大米“中国皇粮御米”的品牌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提升酒精酒类产业,稳定酒精企业经济运行,推进啤酒、白酒、清酒和矿泉水企业全面投产达效。加大文化赋能和市场拓展力度,推动酒类产业向高端化、个性化、健康化、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规范屠宰产业,推动猪牛畜类、鸡鸭禽类等屠宰企业向生产规模化、流程标准化、产业体系化发展,加速推出熟食、排酸冷鲜产品、肥肝酱、高端食品礼盒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紧抓饲料产业,利用玉米、大豆资源优势,推动饲料企业适度扩大产能,在满足本地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向省外拓展市场,鼓励饲料企业向水产饲料、经济动物饲料、宠物饲料等领域延伸;培育冷面等方便食品产业,以高新区食品产业园为载体,培育冷面为主的方便食品企业升规入统,通过入驻电商产业园和文旅融合推广等方式,逐步拓展线上线下市场;专研特医食品产业,鼓励特医食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特医食品获批进程,力争成为全国拥有特医食品批号最多的企业。发挥我市特医食品企业的行业带动优势,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生产加工、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发力,打造梅河口特医食品城。(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加大招商力度。瞄准国内外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具有影响力的食品企业,特别是那些寻求扩大产能、市场拓展或供应链整合的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推进与丽水、宁波等城市的对口合作,依托我市大米、果仁、酒精和酒类、饲料、屠宰、冷面、特医食品等产业基础,开展全方位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高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高新区管理办公室)
(三)建强补齐链条。利用现有食品企业的资源禀赋和人脉优势,围绕产业关键环节,针对供应链、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延链、融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引导果仁企业在大兴安岭、长白山等产地建立东北红松种植基地,增强原料供给能力;推动白酒、啤酒、清酒、矿泉水等酒水类企业完善产品和包装的市场定位、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宣传销售全链条运营体系;推进饲料企业在现有经营方式的基础上,与本地屠宰和养殖等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健全域内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坚持企业升规培育,构建多梯队企业成长系统
(四)注重扶小育新。加大对冷面、米线、杂粮、鲜食玉米、人参和灵芝制品等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小微企业进驻高新区绿色食品产业园、果仁产业园、科创产业园,享受园区政策,减少经营成本,加快成长速度,实现小微企业规模的提档升级。(责任单位:高新区管理办公室、市商务局)
(五)突出升规入统。针对有潜质的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升规入统全过程全链条服务,确保应纳尽纳、应统尽统。高新区、乡镇(街道)要结合属地企业实际情况精准帮扶,分级分类开展升规入统服务。加大果仁、大米企业升规培育力度,推动白酒、清酒、矿泉水等酒水类企业升规培育,鼓励在建的屠宰企业尽快投产达效、升规入统。(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高新区管理办公室、各乡镇〈街道〉)
(六)强化选精培优。紧盯行业发展现状,通过转型升级、渠道拓展、资源整合、集群打造等方式,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进酒精企业产品升级迭代,开发生产医用酒精、光学酒精、燃料乙醇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特医食品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载体,推动产品进商超、进药房、进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为打造特医食品城提供有力支撑;鼓励域内果仁、白酒企业整合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采购和销售渠道,增加行业话语权,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肉牛产业集群打造,带动吉林中东部地区肉牛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新区国资局)
三、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构建多层次能力提升体系
(七)提升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鼓励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屠宰企业加大“中畜长白半番鸭”和“富硒肥肝”等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白酒企业研制养生露酒;鼓励饮用水企业研发定制军民融合功能性矿泉水;推动特医食品企业自主研发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全营养配方食品;推进冷面企业研发升级保鲜技术,提高产品口感和品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八)聚焦精深加工。引导企业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对口味、包装、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偏好开展针对性生产,不断丰富产品管线。推进果仁企业研制新产品,适时推出松子油、松子酒、松仁酱、松子蛋白肽粉、益生菌松子仁等深加工产品;鼓励大米企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生产寿司米、低糖米、高锌米、富硒米等特色大米,推出每餐2~5人份定量真空小包装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对高品质、多样化、定量化大米的需求;拓展精酿啤酒新品种,在市场推广顺利的前提下,生产符合年轻人口味、适合酒吧、歌厅等娱乐场所消费的商品;鼓励饲料企业推广精深加工技术,发展蛋白质工程、生物发酵、酶解技术等新型生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支持肉牛企业推出新产品,在冷鲜牛肉、生鲜牛肉、冰鲜牛肉、肥牛系列产品基础上加工排酸熟牛肉制品、排酸熟食冷切牛肉和礼品牛肉系列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九)强化品牌建设。培育“梅河口松子”“梅河口大米”“梅河口大冷面”等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域内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统一包装标识,使用区域公共品牌推广,提升市场辨识度。追溯梅河口松子、大米、冷面的历史由来,运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宣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文化内涵。(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
(十)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要聚焦原料基地、技术改造、电商赋能、工业旅游,推动农户、企业、电商、政府等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第一产业方面,指导大米、屠宰企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引入智能监测设备,提高农户种植养殖成功率。鼓励果仁企业优先承包国有和集体红松林,抓好松林培育和本地原料基地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智能化升级和绿色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提升企业效益。在第三产业方面,支持企业入驻高新区电商产业园,创建淘宝企业店、抖音账号和微信小程序,推广线上销售模式。加快工业旅游与文化体验推广,在东北不夜城、知北村等旅游景点设立“冷面工坊”“米线工坊”“杂粮铺子”“特色农产品展示点”等旅游场景,以及建设酒文化博物馆,增强消费者粘性,适时举办“梅河口食品文化节”“梅河口啤酒节”,做好线上线下同步拓展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四、坚持闭环服务增效,构建全周期协同保障体制
(十一)夯实各方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将服务食品企业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向食品企业倾斜,支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守土有责意识,坚决避免企业外流。要秉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十二)发挥协会作用。发挥果仁协会、冷面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协同作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各地区组织举办的各项展销会和发布会,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寻求合作,引导企业拓宽业务。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动态和政策信息,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推动大米协会的组建,助力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十三)强化政策支持。有机衔接《梅河新区(梅河口市)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产业升级、企业培育、创新研发、招商落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融资、基金、人才、服务等政策集成效应,集聚各方资源要素,形成共促发展合力。
(十四)动态闭环管理。各责任单位应定期汇总工作进展,针对食品企业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等环节的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及时优化调整服务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衔接、高效落实。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2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