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不可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1)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鞋入内。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2)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 (3)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都属于公共财产,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1月7日,李炉乡宣讲员深入永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宣讲员采用理论解读、视频解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为永强村党员群众送去一堂精彩的精神宣讲,此次宣讲共计30人参加。 宣讲员以《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和《决定》为根本内容,深刻阐释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入解读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并结合梅河口市现代化城市建设、李炉乡百村示范工程建设以及永强村乡村振兴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加深永强村群众对全会精神的理解。 宣讲内容深入浅出,生动精彩,使大家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了更全面、更系统、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参会群众认真聆听,纷纷表示,听了宣讲报告,观看了视频,感悟了身边带来的变化,加深了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今后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村书记和村里的工作,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12月20日,和平街道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机关社区工作人员、村两委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市委党校副教授史福荣老师为大家授课,史老师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四大方面展开宣讲,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宣讲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引起全场工作人员强烈共鸣。宣讲结束后,街道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学习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测试。 此次宣讲帮助大家深入、完整、系统地领会全会精神,更好的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以扎实的工作成绩彰显新气象、新作为,以实干实绩践行十九大精神。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否则,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与学生谈话: (1)提前通知,有所准备。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2)热情迎候,设置平等气氛。举止端正,行为有度。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3)分清场合,入情入理。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也不应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
12月2日至8日是全国“宪法宣传周”,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牛心顶镇结合这两个重要时间点,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为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助力添彩。 一、开展主题宣讲。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宣讲活动,重点解读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突出了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权威地位和重要作用,有效的增强了大家的宪法观念。 二、开展知识测试。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进行宪法知识测试,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展宪法知识的学习,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大家对宪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户外宣传。志愿者们走进机关、走上街头,面向百姓开展宪法知识宣传活动。活动中设置宣传台、摆放法治宣传板,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扫黑除恶知识等宣传手册400余份、宣传单1200余张,接受群众咨询60余人次,营造了人人宣传宪法、人人尊崇宪法、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集中约办。宪法宣传周期间,镇司法所的法律志愿者还对近段时间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开展集中约办。处理了罗某因吉视传媒线杆占地,影响正常耕种的问题;解决了马某、李某土地经营权转包纠纷问题;为张某要回被其外甥霸占的低保金问题;为李某理清了其身份证被亲友用来代款后无力偿还,债主向其讨债的问题……。两天时间共处理各类民事纠纷8起,真正用法律维护了百姓的利益,同时也更加强化了百姓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剪纸艺术是中国古老而富有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不仅能锻炼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还能在剪纸过程中体会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为了传承民俗文化,了解民间艺术的美,丰富辖区残疾人群的生活,市残联五大专门协会携手砂轮社区开展残疾人剪纸培训。在培训课上,专业老师向社区残疾人传授了剪纸艺术的精妙技艺,一张红纸,寥寥数剪,就剪出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作品,有器宇轩昂的公鸡、翩翩起舞的蝴蝶等作品,学员惊叹不已,跃跃欲试,在老师的耐心解说和分布演示下,学员们都剪出了一幅幅属于自己的作品。 市残联五大专门协会通过携手砂轮社区开展残疾人剪纸培训活动,丰富残疾人群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残疾居民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残疾人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为残疾人的生活增添更多快乐和欢笑。
杨丽萍家庭,梅河口市新合镇新立街居民,家庭成员3人。夫妻二人爱岗敬业,和睦相处,家庭温馨幸福。女儿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热情上进,勤奋好学。 杨丽萍对本职工作和公益事业十分热心,作为新合镇妇联专职副主席,她将扶贫帮困作为妇联重点工作,帮助农村妇女卖韭菜、卖公鸡,组织巾帼志愿者为弱势群体打扫卫生、捐棉被、捐衣物。积极参与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协助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解决多起妇女维权案件。多年来,为了帮助妇女儿童,她坚持每月走访一次留守妇女儿童,足迹已遍布全镇各个角落。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牵头在妇女群众及社会各界中发起了为贫困学生筹资救助活动,38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她还带领全镇妇女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业增收”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创业妇女争取小额担保贷款70多万元,引导、鼓励、扶持妇女发展生产。不甘落后的她,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经常抽空往村里跑,往妇女群众家里钻,跟妇女们拉家常、谈工作、搞调研,听取她们的意见,大胆尝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途径,团结和带领妇女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生活中,夫妻二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2010年,她整个人瘦了一大圈,精神面貌十分低迷。起初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过了很多天仍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乳腺癌。在家人的极力催促下进行了手术,术后痛苦的化疗期间,丈夫一直陪在身边,照顾她鼓励她,让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病情得到了痊愈。同年,公公查出膀胱癌,她不顾家人反对,白天戴着假发,承受着严寒,挨家挨户走访。晚上跟丈夫一起到医院照顾公公。虽然身体上觉得劳累,但心里却是甜的。公公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太多,她觉得只要能尽一份孝心,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夫妻二人辛勤工作,全力侍奉老人,教导孩子,这种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女儿,就像催化剂一样使家人间的感情日益融洽、和睦。宽容谦让、乐于助人、民主平等成为这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杨丽萍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巾帼志愿者、通化市优秀妇女干部、梅河口市三八红旗手。今年,她作为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会员参加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
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10月23日,小杨召开“暖心工程”启动会议,在全乡1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中开展“暖心工程”活动。启动会后,集中观看了《榜样4》,开展了知识测试。机关、联合党支部党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参加 (一)启动 “暖心工程” 党委副书记、乡长付忠臣传达《小杨乡“暖心工程”实施方案》,并要求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是认真核实,及时上报;三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暖心工程”活动内容 (1)关爱暖心: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没有建暖棚的重点人扣暖棚,保证重点人群建暖棚全覆盖,确保全乡弱势群体度过温暖祥和的冬季。 (2)物质暖心:依托小杨乡电商服务站,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生活必需品台账,保证重点人群生活必需品供应,保证基本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同时,全乡农户剩余土特产品可在电商平台出售,尤其是重点人群家中土特产品免费推广,所有土特产品卖出资金返还给弱势群体,帮助他们销售。全乡土特产品在线上得到快速推广和宣传,提高小杨乡知名度。 (3)保障暖心:依托保险公司,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购买产业保险,包括房屋、突发意外等财产保险,确保贫困户不因火灾、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再次陷入贫困。发生意外可以获得理赔,实现稳定脱贫。 (二)全体党员干部看《榜样4》 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事迹的专题节目《榜样4》。 《榜样4》专题节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讲述了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等6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个优秀党组织代表团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集中彰显了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 观看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向榜样看齐,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建设“幸福小杨”,助推我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三)测一测、比一比 为考核和检验近一阶段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开展了知识测试。知识测试摸清了党员干部学习情况,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纪律意识,达到了“以考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
为深入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强化全镇人民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牛心顶镇开展了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一是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讲解了《网络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同时针对如何安全使用互联网、如何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极大的提高了参训人员对互联网的驾驭能力。 二是开展网络安全知识集中宣传。在集市、村屯等人流密集的区域设置宣传台、摆放宣传板,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普及电信诈骗、互联网金融风险、安全使用移动应用软件等实用性知识。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负能量做了积极有效的宣传,旨在引起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引导大家从自身做起,文明上网、诚信用网,用实际行动引领网络文明新风尚。 除此之外,牛心顶镇还通过悬挂条幅,利用室外LED电子屏循环播放网络安全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中秋节前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展中秋节“献爱心、助脱贫”党员干部集中奉献日活动。 按照市脱贫办相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精准脱贫,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包保乡镇走访慰问贫困户。每走访一户贫困户,他们都认真倾听贫困户的诉求,仔细询问了解他们目前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及存在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贫困户自主经营的农副产品,最终与5家贫困户达成回收意向。活动中还帮助贫困户打扫室内外环境卫生,给贫困户送去中秋月饼、米、面、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共1万余元,并为他们带去最真挚的节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