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1月14日上午,团市委机关党支部成员深入共建社区砂轮社区,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 点亮居民微心愿”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前期与社区党工委进行沟通联系,了解社区弱势群体的微心愿,团市委党员干部积极认领微心愿,并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积极部署。活动当日采取集中点亮的形式,砂轮社区选取有代表性的20多名困难群众,团市委党员干部深入社区,现场对接,亲手为他们送去微心愿生活物资,并与困难群众谈心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记录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共为社区困难群众送去微心愿物资大米5袋,缓解了社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拉近了团市委与共建社区之间的关系,增近了与社区之间党群干群的密切联系,凝聚起了共建共享幸福社区的强大合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爱辖区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在元旦即将来临之际,为帮助困难儿童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12月21日下午,松江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携手共建单位水利局、信访局、实验幼儿园、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情暖童心、关爱贫困儿童”点亮微心愿活动。 为保证采集心愿工作有序进行,社区网格员充分做好前期入户调查工作,最终选出8户贫困儿童。网格员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冬季因家庭条件限制,衣着破旧、单薄。得知此情,共建单位的志愿者们主动认领微心愿清单,为孩子们统一购买了棉衣、棉裤。 活动现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们把崭新的棉服一件一件送到受助者手中,并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远大理想、健康成长。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并真诚的说道:“谢谢叔叔阿姨们”。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困难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温暖,更弘扬了志愿者“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造了“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爱心,传递正能量”氛围,促进了社区和谐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李刚: 梅河口市劳动模范; 梅河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吉林省实用性乡土专家; 全国种粮大户; 李刚,土生土长的梅河口市黑山头镇黑山头村人,中共党员,“全国种粮大户”、“省级乡土专家”、“梅河口市劳动模范”、“梅河口市优秀共产党员”。 他有带领全家和乡亲们共同致富的胆识和智慧。 2002年3月28日,经与家人和乡亲们的共同商量,他组织本组21户农民、300亩水田成立了福刚绿优米生产合作社。现如今,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51户,带动周边农户232户、水田面积3358亩,2017年合作社被评为了吉林省服务名牌企业。 李刚之子李海瑞,梅河口市福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为人坦诚、直率、有担当,大专文化,毕业后一直随父亲从事水稻种植,通过自学水稻栽培基础理论、结合水稻生产实际细心钻研,其水稻栽培技术远近闻名,水稻种植技术及农机具操作技艺娴熟,成为农村青年十分信赖的科技带头人。 他刻苦钻研技术,是乡亲们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李刚初中毕业后,就一门子心思扑在水稻种植上,认真研读大量书籍;向科技人员学习请教,向实践学习。近年来,从水稻选种开始做生产记录,及时记录农事活动,从中领悟技术。年复一年,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他诚实守信,赢得各方赞誉。 多年来,他组织的合作社按规定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设有会计、文书等工作人员;合作社业务范围明晰,章程、财务制度、成员权利等成员尽知。财务公开透明,可分配收入100%分配给社员,产品增值部分100%给付被带动的农户,全体社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周边农户乃至乡镇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观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描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权利,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了社会主义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每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刻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置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哟苏晗强调公民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和睦,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
双兴镇河长制工作多措并举,治理成效明显。今年开展春季河道集中整治行动,投资24440元,共清理垃圾33处、62立方米,出动车辆20台次、人工76人次,拆除柴草垛11处,厕所4处。开展河道内垃圾集中清理“攻坚月”行动,镇党委书记张春玲牵头,带领村级河长巡河,走遍每条河流,发现垃圾5处,共计10立方米,组织保洁员立即清除了垃圾。 为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我镇成立了河道专职保洁队伍,落实保洁经费,与保洁员签订了合同。投资3000元安装宣传标语牌5处,开展“河道保护,共建幸福双兴”志愿服务活动2次,举办村民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2次,增强村民河道保护意识。我镇在村民经常倒垃圾的岸边设立防护栏网,指定垃圾倾倒地点,投入资金3万元修建桥头拦堵铁栅栏12处、584米。修整河堤260米,栽种绿植300株,积极争取实现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景图。
为践行雷锋精神,关爱贫困家庭,深化“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创建工作,实现双兴镇209户贫困户创建成为三星级以上“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的目标,双兴镇开展了“贫困人家文明净美暖心工程”。11月27日上午,双兴镇举行“贫困人家,文明净美暖心工程”启动仪式,市场局志愿者、居然之家梅河口凯购城店志愿者、情暖双兴志愿服务队参加仪式。启动仪式上,居然之家梅河口凯购城店总经理于泳先生发表讲话,镇志愿者代表孙雪同志发言,镇党委书记张春玲同志发出活动倡议,镇人大主席曹晓涛同志宣布双兴镇“贫困人家,文明净美暖心”工程正式启动。 为实现创建文明乡镇、建设生态宜居双兴的目标,张春玲要求大家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出力、见实效、管长久,即从困难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用心用情去做,比实干、比担当、比奉献。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帮助解决脏、乱、差的旧环境,实现净、美、暖心的新环境。动手为贫困户做一顿饭,体验贫困百姓生活,送去关爱和温情。进行健康扶贫,为贫困户理发,维修家具、家电,测量血压等。通过面对面谈心、交流等形式,对贫困户进行“讲文明、讲卫生、讲感恩、讲和谐”宣传,开展家教家风、文明礼仪、帮扶惠民政策、感恩教育以及十九大精神等政策宣讲。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其不仅要在环境上有显著的提升,更在思想上发生转变,向往文明、整洁、干净的生活。 启动仪式后,由市场局、居然之家、双兴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村年轻党员及镇域内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为其送去水果、衣柜等生活必需品,为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包括量血压、听心肺、量体温、骨骼检查等,为其理发,宣传健康知识,打扫庭院,并且自带菜、肉为贫困户包饺子、做菜,与其共进晚餐。通过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将温暖、爱心、真情、政策送至贫困户家中。
11月12日,同合村一组村民张余昌在儿子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来到双兴镇政府,饱含着感恩的泪水,激动地说出来上面的话语。张余昌将写着“党和政府暖民心,情系百姓办实事”的锦旗塞给镇党委书记张春玲。张春玲接下了这面沉甸甸的锦旗,了解到张余昌父子的生活好转后,在场同志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张余昌,低保户,父子二人相依为命,靠种地维持生活。2018年经鉴定房屋属危房,但该房屋在规划区外,无法翻建,只能进行房屋置换。在房屋置换过程中,由于张余昌本人经济条件有限,房屋销售方又要求一次性付清房屋全款4万元,为让贫困户能早日搬进新居,双兴镇副镇长岳增会从家里拿出2万元钱为他垫付了部分置换金,同合村村书记马殿君也以个人名义为贫困户垫付了1万元置换金,让贫困户实现了“安居梦”。 2018年,双兴镇危房改造共有93户,其中D级翻建改造54户,置换2户,C级修缮加固 35户。目前双兴镇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部竣工,这个冬天我镇的贫困户将过的温暖舒适。
魏婧深刻感到“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贫困残疾人群体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实现这些贫困残疾人兄弟姐妹挽手共享幸福梅河口生活,通过实施“托养服务促就业”、“康复器材进家庭”、“关爱送温暖”、等载体活动,有效提高了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质量。 建立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采取“康复医疗+养护”的建设模式,四八石医院、海龙精神病医院等4个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中分别建立肢体、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共有177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得到机构和居家托养救助,院内购置了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提高对托养人员的护理质量。 对全市符合文件要求的贫困残疾人实施养殖项目扶持,投入15万元,为全市6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户发放肉羊3只和饲料,共计发放195只。切实帮助和带动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自主生产,增收脱贫。 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助残疾人稳定就业。投入20万元,扶持东扬药品包装公司成为市级残疾人就业基地,安置残疾人58名。“合作社+孵化带动”。扶持黄烟产业带动脱贫。支持牛心顶镇常兴村成立“永明黄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先后投入10万元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吸纳了残联包保的16户贫困家庭,并带动他们全部实现脱贫。 通过以上措施,解决了全市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长期看护、康复过程、创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的巨大生活压力和就业困难,确保了贫困残疾人在脱贫路上不掉队。魏婧同志在奋力书写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道路上,不忘初心、百倍用情,体现出她勇于肩负更大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为帮助和服务留守儿童,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双兴镇团委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以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精神抚慰、思想行为引导等服务,使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为号召全乡党员干部,牢记改革初心,不辱试点使命,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10月19日,李炉乡召开《以城为家-守护家园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李炉乡党员志愿者20余人开展卫生保洁、违法占道经营、公益广告排查、劝阻不文明行为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我乡环境整洁、交通秩序优良、人际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