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捐赠传递一抹温暖,一颗爱心收获十分感动,一份感恩赋予生命新的意义。自2020年10月份开始,梅河口市双拥办联合市宣传部、市教育局和驻梅11支部分队,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范围内开展“双拥凝聚爱心力量,助力困境儿童梦想远航”活动,通过“层层推荐、多方认定、双向审核”办法,由驻梅各部队结对帮扶辖区内困境学生,直至大学毕业,能够成人成才为止,此举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也诠释了创新开展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伟大意义。 众所周知,困境学生尤其孤儿学生是全社会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在幼小的年纪失去了父母双亲,无所依靠、孤苦伶仃,经济困难成为他们求学道路上的“拦路虎”,甚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最终念不起大学。为此,市双拥办与驻梅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9部队等单位积极研究对策、想办法,本着“专注于解决实际困难,专注于点对点长期助学,专注于严格推荐审核”的工作理念,对全市困境儿童(含孤儿)数量进行了统计调研,经过班主任年终成绩排名推荐、学校品学兼优素质认定、邻里乡亲现实表现证明材料、市教育局和市双拥办双审核、驻梅部队结对帮扶等环节,从300多名学生中筛选确定50名“品学兼优”的困境学生,由驻梅部队每个连队长期包保资助一名困境学生,按照每月不低于500元标准进行社会化资助,直至学生大学毕业,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为止;困境学生在异地攻读大学期间,按照每月900元进行社会化资助(在此之上的资助比例可根据资助的连队意愿,由资助连队自行上浮调整)。部队资助困境学生期间,采取每年对困境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品行情况进行监督,一旦被资助方发现品行不端、学习成绩长期不佳等不符合资助的条件时,部队资助方可随时单方面与本人终止协议,同时部队资助方和市双拥办严禁在地方媒体宣传报道被资助人的相关信息,切实保护好被资助人的个人隐私。 此举获得部队领导和官兵的大力支持,部队官兵纷纷递交申请要求参与,在一次助学帮扶仪式上一名受助孤儿对一位帮助他的军人叔叔说:“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解放军,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孩子随口就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却让所有人都感慨万分,孩子们虽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他们把逆境作为成功的基础与战胜困难的动力,军人的大爱在孩子们的血液里流动,在骨子里结晶,孩子小小的心灵已经种下了爱心的“种子”,受助学生纷纷表示一定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军人叔叔的关怀和厚爱,树立远大的理想,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助学活动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认可,下一步市双拥办将会加大工作力度,联合全社会各力量,对更多的贫困学生进行“爱心大帮扶”,共同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把学生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融合在一起,鼓励孩子们刻苦学习、练就本领,将来回报社会,实现全社会爱心帮扶,真正让孤儿不“孤”,学习不“苦”,让他们在“爱”中成长成材,并把“爱”的这份事业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多年来,梅河口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断拓展和丰富双拥工作内涵,视驻梅部队如亲人、把官兵当家人,关心和大力支持驻军部队建设,尤其是在落实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关心军人子女教育、解决边海防官兵现实难题、官兵涉法涉诉等“三后”问题上,以“讲政治清零”的姿态,坚决不打折扣,高效落实,在全市营造“关心国防、支持边防、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全市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一、建立走访机制,收集需求清单。依托军地联动沟通协调机制,市领导亲自挂帅,市宣传部、市双拥办、市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定期赴驻梅营以上部队走访和调研,广泛征求驻梅部队对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官兵现实难题等逐一拉清单,全部纳入党政领导议军、军地联席会议和市委议军会重要内容,由相关职能部门研究会商处理意见,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确保了驻梅部队现实难题的高效解决。截至目前,共解决21名随军家属工作安置难、37名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和11名官兵涉法涉诉问题,军地土地纠纷1起,得到了驻梅各部队的赞扬与认可。 二、完善会商机制,积极协调推进。市双拥办定期召开多部门工作会商会议,集中研究会商解决,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安排,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针对部队官兵亟待解决的问题,拿出暖心举措,积极推动问题解决。驻梅部队通信营(通信二总站),下辖11支边防连队,均分布在边境区域,由于主营区通信光缆换代升级,导致电力不足,需给变压器增容扩容和引接天然气管道,此事涉及省管和市局17个部门,协调难度大、资金投入也比较多,需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通过市委议军会和多部门会商机制,由市财政全额支付,仅用1个月的时间,变压器增容扩容和引接天然气管道全部得到解决。 三、建立督导机制,确保工作落实。为确保各项拥军优抚政策落到实处,市双拥办会同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政策落实情况实施跟踪督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落实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通报,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各成员单位关心支持部队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年初以来,建立部队需求清单16件,落实办理16件,办解率100%,此举增强了驻梅部队官兵扎根军营、奉献部队的信心和决心,也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推动了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
为缓解全市用血紧张情况,扎实做好春节后用血储备工作,全力支援吉林省重症病患开展医疗救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1月30日至2月3日,梅河口市双拥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双 拥办安排部署,组织驻梅部队开展爱心献血活动,各驻梅部队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广大官兵们踊跃报名,伸出手臂奉献爱心,用热血演绎军人本色。 活动现场,穿着军装的官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进站立井然有序,处处彰显军人本色,在血站护士的帮助下依次填表登记、体检、化验、献血,轻松的完成了整个献血流程。一袋袋鲜红的热血,流淌着部队官兵对人民群众的军民鱼水情,展现了军人的本色和风采。他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人民子弟兵,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都会义不容辞地冲锋在前,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到那些急需救助的人,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量,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共有630名驻梅官兵成功献血,献血量252000毫升,真正做到了以热血履行捍卫人民群众生命的庄严承诺。
为弘扬拥军光荣传统,进一步巩固军民鱼水情谊。在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梅河口市双拥办联合市宣传部、市文广旅局、欧亚电影城等部门克服重重困难,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暨送文化进军营活动。在1月26日大年初六,组织辖区内800余名官兵到电影城观看春节档电影“满江红”,为驻梅官兵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受到了驻梅官兵们的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双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举措,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拥军优属新模式,使全市的双拥工作逐年上台阶。 以健全机制为前提,夯实双拥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和驻军(警)部队,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主要领导和驻梅部队首长任组长的工作推进体系,把双拥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步安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通过每年年初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市委常委议军会议等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共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双拥工作的有效开展。 以宣传教育为主线,培育国防教育文化。市双拥办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建立了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领导体系,实行“四纳入”宣传教育,投资170余万元建设了雷锋纪念馆和扩建烈士纪念展馆等国防教育设施,每年结合“五一”、端午、“七一”、“八一”等重大节点开展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将双拥共建融入市民日常文化生活;新春期间还专门开展送电影进军营活动,并鼓励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根据自身特色,创新开展双拥活动。 以军民共建为特色,创新开展双拥工作。市双拥办不断创新双拥共建载体,使双拥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在为驻梅部队解决了“三后”问题和在春节、“八一”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基础上,每年市卫生局为部队随军家属在“三八节”进行免费体检;市总工会、市妇联和团市委,连续举办18届“军地青年联谊会”,290余对青年喜结连理等,今年还专门为牵手成功的青年男女订做了白金戒指;市税务部门热心帮助随军家属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官兵办理相关的税费减免手续;市广播电视台常年为退役军人事务性工作开辟专栏,专题进行报道;市诚源集团在海龙湖等旅游场所均对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开展免费游玩活动等,有力地加强了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以整合资源为发展,汇集社会化拥军合力。自2021年以来,市双拥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店千铺齐拥军”活动,时设立了200家“拥军优属模范店(铺)”,除餐饮外每个行业仅设置不超过3家,涵盖购物、旅游、就医等各行各业。退役军人及家属持“优待证”到参加活动指定的拥军医院、商家店铺、旅游景点等消费享受多项优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和军人职业的浓厚氛围,切实让每一名军人及军属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关爱,下一步,市双拥办将持续开展好社会化拥军活动,营造全市拥军工作良好氛围,并提高全市新时代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1月19日下午,新春佳节的前一天,梅河新区党工委委员、梅河口市委副书记宁洪友,市双拥办办公室主任、梅河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王云局长、人武部政委李强等一行人深入新华街道二委九组范青厚居民家中,代表市委市政府慰问现役荣立二等功军人范崇年家庭。 慰问过程中,梅河新区党工委委员、梅河口市委副书记宁洪友一行亲自向范崇年父母献上献花、颁发立功受奖喜报、悬挂功臣之家牌匾、发放慰问金、佩戴荣誉绶带,并与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亲切交谈,送去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诚挚问候和衷心祝福,并详细了解现役军人家庭情况,重点就子女上学、家属就业和老人身体健康等问题进行询问。交谈中,宁洪友副书记表示:“感谢家属们为祖国和军队培养输送了如此优秀的人才,感谢范崇年同志在为国争光的神圣岗位上不负重托、屡立新功。希望家属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市委市政府将全力帮助你们解决,为现役立功受奖军人解决后顾之忧,让他在军队中持续发光发热,为国防与国家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年初以来,梅河口市双拥办共计走访慰问了138名现役官兵立功受奖家庭,为11个家庭解决就业岗位,为40余名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并逐户上门赠送了“爱心医疗药品箱”。这些举措温暖了立功受奖官兵家庭,有60余名立功受奖官兵通过打电话、写感谢信等形式表达将继续再接再厉保卫祖国,为家乡人民增光添彩。 宁洪友副书记指示,将大力宣传梅河口籍立功受奖现役官兵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市机关干部和群众向范崇年等同志学习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敢于担当的精神,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更好的为党担当、为国奋斗、为人民服务。同时,努力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人立功、全家荣耀”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爱国拥军的热情,不断提升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尊崇感,激励适龄青年积极投身军营、报效祖国,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7月16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梅河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人社局、市劳动局等部门在市人社局一楼联合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活动,此次“招聘月”活动旨在解决广大退役军人军属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全市共有世基房地产责任有限公司、培文学校等37家企业参与活动,提供了500多个月工资3500元以上的岗位,得到全市300余名广大退役军人及军属的积极响应,活动当天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劳动合同就有56人,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一、宣传发动到位。招聘会前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就业创业平台、微信平台、拨打电话、张贴通知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对有就业意向的退役军人及现役官兵军属进行实名登记,并详细划分年龄、学历、招聘意向、薪资待遇等,积极动员未就业的退役军人参加招聘会,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对企业缺工情况、员工结构、工资福利待遇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了解,为参加招聘会活动的企业统一制作了宣传手册和展板,500多个就业岗位涵盖行政管理、网络科技、教育培训、机械、物流配送、项目管理等领域,可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的就业选择,为“招聘月活动”的成功召开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解读到位。为搞好此次招聘活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了教育培训、社保政策、创业金融等多个服务平台和展台,向前来应聘的退役军人及时发放《就业创业政策需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宣传手册1500余份,全面做好了相关政策解答工作;并为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提供了专业化、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切实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理性的就业观念,本次招聘会有56名退役军人及现役官兵家属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并签订了劳动合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帮助待业退役军人解决了再就业难题,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稳定。参加招聘会成功签约的退役军人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上岗后务必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发光再发热,为美丽故乡努力奋斗。并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在全社会树立起退役军人良好的形象”。 三、后续保障到位。为更好的促进退役军人再就业工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双拥办主任付海洋在招聘会现场与企业公司负责招聘人员和退役军人代表现场实时进行交流,广泛听取了双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鼓励企业更多的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退役军人整体素质高、吃苦耐劳、踏实能干、团队协作能力强,他们的加入将为企业注入新活力并实现“共赢”。同时为做好下步招聘活动,需及时调整部署,围绕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制定精准招聘计划,开展精准培训,为退役军人和军属积极搭平台、找路子、解难题,建立良好的军政、军民、军企关系,不断拓宽退役军人再就业渠道,更好的促进退役军人再就业,让广大退役军人能够更好的为梅河口新区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