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及农业局相关工作部署,将农资监管工作贯穿全年,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和日常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了全市种养殖户的合法权益,为我市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开展好各项整治行动。年初研究并制定了《2018年梅河口市农资打假和监管专项行动方案》。主要以备春耕和田间管理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时期为重点监管时段,以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监管种类,以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区域交界处、城乡结合部市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集中区等为重点监控区域,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经销大户为重点监管对象,以非法流动商贩、制售假劣农资黑窝点为重点打击对象。整合力量,加大质量监督抽查、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全面落实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制度,做到“检查有计划、巡查有记录、整改有落实、追责有依据”。组织种子执法人员重点对我市农资市场及各乡镇农资经营门店和我市10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发放省种子管理总站印制的《致全省农民的一封公开信》150余份。主要检查应当备案的生产经营者是否备案,对一些不熟悉电脑操作的种子经营者进行现场指导网上备案;检查门店内所有经营品种的包装标签和使用说明,以及二维码制作是否规范,行动中共检查玉米种子标签使用说明和二维码500余个次,水稻种子标签使用说明和二维码100余个次。标签合格率约70%。共计检查种子市场20个,种子经营门店143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0家。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执法车辆80台次,检查市场200个次,检查企业99个次,门店1600余个次,检查上市农作物种子玉米品种268个,水稻品种95个,其中玉米省内品种205个,省外品种63个,检查农药标签128个。扦取上市种子样品409样份,检测样品1227样份,送海南种植鉴定53样份,合格率达到99%。检查制种田14257亩,转基因试纸检测200余样份,农药扦样30样份。饲料扦样100样份。
同时组织农药执法人员重点对农药产品包括国家禁限用和停止使用农药、假劣农药、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种衣剂、水稻用药、蔬菜用药、中药材用药、食用菌用药及近两年农业部和省农药质量监督抽检不合格的农药,对我市130余家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了标签检查,共计检查89个农药品种的标签,抽取样品30个,发放农药经营者法律责任告知书130份、农药使用者法律责任告知书150份,培训人员960余人次,与农药经营业户签订《不销售百草枯水剂承诺书》100余份重点检查是否销售甲胺磷等国家禁用高毒农药以及停止销售使用的农药(百草枯水剂),经检查我市未发现一起经营国家禁用高毒农药行为。
二是开展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车辆17辆,执法人员5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业户120余户,悬挂条幅6张,发放仅限用药、农药宣传画340张、。并以此为契机,组织经营业户,将放心种子、肥料送到农家,活动中送种子5040余袋、肥料320余吨,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是开展好日常监管工作。对肥料经营单位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以复合肥、复混肥、有机肥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未登记证备案、药肥混合扩大宣传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肥料管理制度。抽查经营单位比例40℅,经营单位50户。同时开展好饲料生产企业安全检查工作。对我市10家饲料生产企业每月开展两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企业机构是否健全,检化验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厂区是否有影响品质的污染源及厂区卫生状况,压力容器及投料口是否有防护措施;检查原料、产品标签是否规范,粉尘浓度是否超标;检查有毒、有害等危险品保管情况是否按规定保留样品;检查原料采购记录、生产记录、检化验记录是否规范;检查经营环节重点查处伪劣产品、标签不符合规定产品。对经营业户进行双随机抽查,重点检查饲料标签是否规范,是否经营过期产品,是否有安全隐患。并按要求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并及时跟踪验收,对违法者及时立案处理,责令两家家企业整改,并完成验收。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和监管工作,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违规经营和生产行为,净化了我市农资市场,维护了农资使用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地保证了我市农资市场生产资料的质量,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